编者按:淮南图片网潘集分站站长武梅发表一篇文章《让孩子吃点苦》,读来深有感触,特予以转发。教育问题不仅涉及到一个家庭的兴衰,更涉及到一个国家的兴衰。教育问题说到底是国之根本,少年强则国家强。期望通过这篇文章,进一步推动家庭、学校及社会对教育问题的高度重视。 让 孩 子 吃 点 苦 武 梅 早晨走进教室,发现一个学生的座位空着,就赶紧联系家长。家长说因为电瓶车忘了充电,孩子不想步行,上午就不去了。我无语,那孩子家离学校不到三里路。 放下电话,我很气愤,心想:三里路都不愿意走,长大了又能干什么?但转念又想:如今的孩子变得如此娇气,其实家长和学校都有责任。 家长方面。如今生活富裕了,各家的孩子又都少,谁也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无条件地满足,还生怕孩子受委屈;再者,家长大都看重孩子的学业,便一厢情愿地想把时间都留给孩子用来学习,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劳动锻炼,如何能不娇气? 学校方面。虽然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强调要重视素质教育,让学生全面发展。但现实是,人们往往仅以升学率的高低,作为判定一个学校好坏的标准,学校的其他工作也不得不给文化课让路,来证明自己的办学水平。长此以往,孩子便也娇气了。 现如今,家长和老师常常报怨孩子不愿意学习,不懂得感恩,其实这都是因为这些孩子生活过得太顺、太幸福,没经历过吃苦与磨难的结果。 没吃过苦的孩子,不懂得感恩。他们总觉得一切都来得太简单,因此,他们只会索取,不愿付出。他们从来不会体谅父母的艰辛,更不懂感恩为他们付出的人。去年,我的班里有一个女生,因为是老小,在家倍受宠溺。父母从来不让她干一点活,还把零钱放在抽屉里,任由他花。这个女孩不但被宠得不好好学习,还养成了自私、任性、惹事生非的性格。去年初夏的一个晚上,已经七八点了,因她在学校打架,我给他父亲打电话。她父亲生气地跟我说,他们下地干活刚到家,她在家呆着,傍晚自己跑街上吃饱了,回来就开着空调躺床上玩手机,没给父母做饭,连个馍都不知道买。 昨天早上,上课铃已经打响,一个八年级的男生,还蹲在楼梯口吃着烤鸡腿,手里还提着五六串。我问他花多少钱买的。他说三十多,一天的生活费全花了。我问他一天的钱一顿花完,后面怎么办。他说花完再要。仿佛父母的钱都是大水淌来的。 没吃过苦的孩子,大多没有进取心,往往只能成为庸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家张小娴就曾说:“ 我一直想要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更上进,更发愤,更聪明,更努力,更有志气,更能吃苦,更坚忍不拔,也更健康和苗条;可是,每次吃饱肚子我都很想睡觉,然后跟自己说:我等到明天再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张小娴或许是吃过苦的,只是苦吃得不深而已,所以她虽有进取的想法,可只是吃饱了肚子,便没了进取的动力。更何况从来没吃过一点苦的人呢,他们进取的动力从何而来? 没吃过苦的孩子,难有担当。我国华北、黄淮一带的农人,有给冬小麦“墩苗”的习俗。在小麦生长的一定时期内,他们会控制施肥、灌水,还要拉上大石滚,对麦苗进行碾压。这样做,是为了使麦苗的根部下扎,生长健壮,以取得更好的收成。这和教育孩子是同样的道理。经历磨难,才会让人变得坚强。坚强的人才能担重任。 记得小时候家里要建房,父亲提前半年,把做房梁的木头埋进村后小沟的淤泥里。我问父亲:“不会把木头沤烂吗?”父亲说,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木头腐烂,还能防虫蛀,防开裂,防翘曲,木头会更结实。清人沈近思说:“草木不经霜雪,则生意不固;吾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同样,没吃过苦的孩子,筋骨也难强健,意志不会坚定,性格不会顽强。他们甚至连自己的小家都不能撑起,更何况祖国建设的宏伟大业呢?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求学,美国人加菲劳说,求学有三个条件,那就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所以,让孩子学会吃苦,懂得吃苦对成长的重要意义,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简介:武梅,人民教师,文学爱好者,淮南图片网潘集分站站长,在各级报刊发表大量文学作品。 ( 编 发 | 老 梁 ) |
|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hnpictures.com
淮南图片网 版权所有
地址:淮南市阳光国际城南区7号楼507室
备案号:皖ICP备15022074号-2
电话:13505548206、18949682288
邮箱:1147587489@qq.com
网站特聘律师:胡蓉
技术支持:淮南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