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淮南十三中部分同学在美术教师李丽红的组织下,来到非遗传承人、青年砚雕师沈杨杨的工作室“一品紫金”,开展非遗研学体验活动。在沈杨杨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习了非遗知识,在动手制作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八公山紫金砚手工技艺的魅力,品尝了一场丰富的“非遗盛宴”。 沈杨杨 沈杨杨指导学生体验砚雕 八公山盛产紫金石,故又名“紫金山”。紫金石因石体呈紫色间现金色条纹而得名,在各类奇石中属高档石种。颜色有紫、猪肝、褐紫、酱紫等色,间青绿或红黄花纹,石质坚硬而细腻,温润如玉,手拭如膏,泛墨如油。紫金石制作的紫金砚是中国传统名砚,集砚材的“下墨、润泽、质坚”三美于一身,是罕见的良砚,为历代文人所赏识。北宋杜绾《云林石谱》中记载:“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石出土中,色紫、琢为砚,甚发墨,叩之有声,余家旧有风字样砚,特轻薄,皆远古物也。”大书法家米芾《砚史》云:“吾年老才得紫金石,与余家所收右军砚无异,人间第一品也,端、歙皆其下。”清代郑板桥《题丁有煜砚铭》曰:“南唐宝石,为我良田,缜密以粟,清润而坚,麋丸起雾,麦光浮烟,万言日试,倚马待焉,降尔遐福,受禄于天,如山之寿,于万斯年。” 沈杨杨紫金砚作品 沈杨杨紫金砚作品 紫金砚是传统手工艺品的典型代表,整个生产过程有采石、制砚、打磨、封蜡、砚铭、配盒等二十余道工序。制砚的传统工艺有浮雕、透雕和线刻三种;其具体操作刀法有单刀、双刀、切刀等十几种;图案主要有传统的变形纹样和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两大类;成品样式一般按制式分规格砚和就形砚两大类。紫金砚虽有千年历史,但长期以来其制作技艺全靠师徒传承,还要凭个人悟性和长期实践的体会感受才能掌握,沈杨杨就是这样的一位佼佼者。他从淮南十三中毕业后进入八公山紫金砚厂学习砚雕,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刻苦,先后荣获全国文房四宝技术能手、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八公山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等称号。 沈杨杨紫金砚作品 沈杨杨紫金砚作品 为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淮南十三中将非遗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开展不一样的课后服务活动,赋予非遗技艺更多的时代内涵,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提升了大家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以培育更多新时代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
|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hnpictures.com
淮南图片网 版权所有
地址:淮南市阳光国际城南区7号楼507室
备案号:皖ICP备15022074号-2
电话:13505548206、18949682288
邮箱:1147587489@qq.com
网站特聘律师:胡蓉
技术支持:淮南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