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图片

专题图片

县区图片

行业图片

社会团体

摄影艺术

时尚娱乐

习作随拍

活动锦集

会员作品

诗友步韵潘家凯先生《鹧鸪天•登紫蓬山》

文章来源:

作者:编辑:淮上老骥

发布时间:2022-07-25 浏览:1871


步韵潘家凯先生《鹧鸪天•登紫蓬山》

淮上老骥

      极目名山登石阶,慕钦良将入云台。珍禽飞舞清溪秀,古寺萦缭香火裁。      趋福地,向蓬莱。虔诚佛国展胸怀。灵光万道当空照,善念潜心祈运来。


WechatIMG181.jpeg


潘家凯(原玉)

鹧鸪天•登紫蓬山

潘家凯

       仰望山门缓拾阶,李陵福地喜登台。湾湾秀水龙摩画,片片祥云风剪裁。      迎紫气,寄蓬莱。望湖楼上尽舒怀。葱茏满目丹霞妙,无尽风光天际来。



和唱潘家凯先生、淮上老骥二君《鹧鸪天·登紫蓬山》

·魏龙恩

      紫陌红尘掩佛阶,蓬山怎可净灵台?乱雄热血能禅定,欲世腥风难检裁。      辱飞将,没蒿莱,空留景物引人怀。大湾复失怎心宅?魂系铭传日去来。



步家凯诗友《鹧鸪天•登紫蓬山》词韵

时英武

       结伴寻幽步石阶,双休远足向高台,临湖垂柳轻轻舞,迎面山风细细裁。      新境界,小蓬莱,忘机乡野好开怀。芜词难解殷殷意,无限芳思款款来。



鹧鸪天.远眺寿县水泥厂遗址步潘兄韵

葛厚军

       步入重林阶上阶,隔云似见凤凰台。品牌惨被浮夸倒,岩石怜因冒进裁。      描美梦,画蓬莱。层层盘剥入谁怀。而今重启千年计,一目青山又览来。



步韵和家凯兄《鹧鸪天·登紫蓬山》

苏林生

        叠岭层峰数玉阶,仙湖水秀映楼台。赏心悦目花颜俏,飞鸟扬神景致裁。     思胜境,望蓬莱。休闲别墅展胸怀。豪情最是斜阳颂,可让苍天星月来。



步韵潘家凯先生《鹧鸪天•登紫蓬山》

杨东市

      欲上高峰踏石阶,风光伴我入云台。神工鬼斧真如叹,妙手天成不用裁。      临胜境,悦蓬莱,怡人景象好情怀。山河秀丽心陶醉,再约佳期载酒来。

    


步韵潘家凯老师《鹧鸪天•登紫蓬山》

孙登先

      徒步山峦千石阶,攀高向上望亭台。雾松百丈流莺唱,碧水三千瀑布裁。       奔宝地,忆蓬莱。躬腰仰首展情怀。亦真亦幻瑶池境,回首奇观盼再来。


WechatIMG176.jpeg


鹧鸪天.观窑山和平塔__步家凯友《登紫蓬山》词韵

张元淑      

      与友相邀登玉阶,和平塔下赏琼台。几多居士诚心愿,四大金刚妙手裁。       如阆苑,似蓬莱,家乡山水乐胸怀。祈求诸佛平安佑,瘟疫洪灾不再来。


WechatIMG175.jpeg


次韵和潘家凯老师《鹧鸪天•登紫蓬山》

方守庆

      立定山头望石阶,舜耕亭阁耸云台。北观淮水游龙动,西眺肥陵紫气裁。     苍山脉,绿田莱。星城环绕入胸怀。参差楼宇山南变,鸟语花香纷沓来。


WechatIMG174.jpeg


步韵潘家凯老弟《鹧鸪天、登紫蓬山》

张雨生

      细赏神工慢拾阶,兴高彩烈屹琼台。满山秀景如仙布,遍地芳姿那个裁?      腾紫气,象蓬莱。风光无限乐开怀。留连难舍千回首,但愿明年能再来。



鹧鸪天•步潘家凯诗友《登紫蓬山》原韵

魏传良

      仰止蓬山慢拾阶,封姨扶我上琼台。树奇石怪难描画,水碧禽珍费剪裁。    歌佛囯,赋蓬莱。松涛竹海畅胸怀。梵宫精舍蜚声远,胜读陶公归去来。

注:封姨,传说中的风神。



      步韵和潘家凯《鹧鸪天*登紫蓬山》

            展广瑞

       奋步攀山跨陡阶, 乘风驾雾上高台。珍禽奇树天工设, 碧水青峰地斧裁。        腾紫气,  幻蓬莱。 欣临胜境使抒怀。人文物景难观尽, 另日逢缘再赏来。


紫蓬山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紫蓬镇南,距离合肥市区约18公里,全区森林面积3500公顷,东对道士山,南连千字山,西近萝卜山。

紫蓬山又名李陵山,北九华山,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紫蓬镇南,距离合肥市区约18公里,自清代便有“庐阳第一名山” 之称。紫蓬山景区森林面积约3500公顷,各种植物470多种,栖息鸟类120多种,仅鹭鸟就有10万只。  

据民间传说,“紫蓬山”之名是取和尚紫色袈裟及蓬莱仙岛的首字而得名的,寓其“迎紫气,赴蓬莱”之意。紫蓬山上有始建于三国时代的西庐寺、五百罗汉雕塑、周瑜读书处、洗砚池、文昌阁、李典墓、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故居等众多名胜古迹。紫蓬山以怪石、奇树、碧水、珍禽为四大特色,是合肥市近郊具有代表性的森林生态区和近郊休闲旅游之地。 [ 

1992年7月,紫蓬山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1998年9月,紫蓬山被安徽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10年,紫蓬山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紫蓬山东西绵延25千米包括紫蓬山、千字山等大小山峰100余座,为大别山余脉。   山底面积为6平方公里,主峰(李陵山)顶部平坦,有2000多平方米,海拔188.7米,北面山势较缓,平均高度为152.2米,南面山势峻拔。


紫蓬山上有始建于三国时代的西庐寺、宋朝的白云寺,周瑜读书处、洗砚池、文昌阁、西汉大将李陵后代、三国名将李典之墓;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故居刘老圩等众多名胜古迹。景观有“三世佛”、弥靳大佛和摩崖五百罗汉塑像。革命史迹有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及皖西北特委和皖西北独立游击师诞生地、肥西建县初期县政府旧址小梁岗等。 


紫蓬山山门呈宫殿式建筑,三栏四门,颇为雄伟宏大。山门上有一匾额,上书“庐阳第一名山”。山门上有三副楹联,中间一联的上联是:紫气东来丛林千古毓锦绣;下联为:蓬山西去大众十方仰福缘。上下联首字正好嵌有“紫蓬”二字。联中“丛林”二字,语意双关,一指紫蓬山茂密的森林,二指佛教的寺院。另外两联,一联为:“娱目骋怀看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凝神静气听杏雨松风梵呗钟声”;另一联为:“淮军故里风云际会;林海奇观璀璨明珠”。  



  • 仙人湖

仙人湖湖水清澈,水质优良,是个天然浴场和水上乐园。仙人湖两侧的山形像一位仙人的两只脚,因此定名为“仙人湖”。  

  • 佛园

佛园距“仙人湖”百十米。“佛园”的碑坊大门坐西朝东,寓“紫气东来”之意,门额上书有“佛园”二字。佛园的大门前有石狮一对,分别由一座四方形高大石围栏围护。两侧山体上或雕或塑着众多佛像。  

  • 西庐寺

西庐寺始建于东汉末年,唐代改建为“西庐禅寺”。唐代以后,因战乱屡经兴废,明末清初,静澄、鉴容及晚清的通圆和尚,各有一次大的重修。据《紫蓬山志》记载:通圆和尚于同治年间在修复西庐寺时,陆续建成殿房124间,计有“大山门五间,中供弥陀佛,左右四大天王像,地藏殿十五间,殿中木塔一座,殿左右十王。加上大佛殿、后殿、宫厅、禅堂、观音堂,位于二层的八卦亭、钟楼亭、藏殿楼、寮房、通公塔、望湖楼等等99间半,占地面积300多亩。寺内还收有众多文物及苏东坡遗物—一方宋砚。西庐寺堪称名刹宝刹。西庐寺佛堂里供奉着“三世佛”像。佛堂左侧有一棵被称为“活化石”的古银杏树,树高10多米,胸径粗约10圈。  

  • 三世佛

三世佛是依山崖雕塑而成的这三尊大佛,高25米,分别代表中、东、西三方世界中的佛。中间的那尊是中方婆娑世界佛释迦牟尼,他是佛教的创始者,又被称为如来佛祖。左边的那尊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他手持金台,意思是众生死后,由他用金台接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因此,又被称为接引佛。右边的那尊是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又被称为大医王佛,药师佛正是主管“东方琉璃世界”的佛,他的典型形象是左手持钵,内盛甘露,右手持药丸。

 


  • 孔雀松

孔雀松是指西庐寺前有一棵状如“孔雀”的马尾松。孔雀松树高十余丈,松树身上有斑痕,树干粗壮弯曲。这棵自然生长出奇特形态的“孔雀松”,已成为紫蓬山的一棵名树和一景,成为紫蓬山标志。  

  • 刘铭传故居

刘铭传故居位于紫蓬山区最高峰大潜山北麓2公里处,占地约7万平方米。旧居内古建筑60余间,主要有中心建筑群、九间厅、子药房、西更楼、东大门及护门房、南门楼、南更楼、北更楼、盘亭、围墙(部分)等建筑。圩子有内外两道濠沟,西北角大堰中间有读书岛,圩外东北角还设有刘铭传生平展馆。  

  • 蟾蜍石

蟾蜍石位于国师岭脚下,打子塘边有两块巨石,相距百步许,一个酷似乌龟,一个形如蟾蜍,“均天然刻划,非人工能为者”,乡人以“蟾蜍赶乌龟”名之。

  • 龙颈古榆

龙颈古榆是指紫蓬山上的一棵古树,该地百姓都称它为“神树”,有五百多年历史。“龙颈”是古树所在地的地名。紫蓬山的南面有一山脊通往后面的千字山,相传是紫蓬山“五龙盘珠”的一支龙脉,而该地正是这条龙的龙颈,所以称为“龙颈”,这棵古榆树被称为“龙颈古榆”。旧时很多人来此祈求神树保佑。 [2] 

  • 大雁湖

大雁湖位于紫蓬山北麓,为安徽省水上训练基地。是一处集风景、休闲和娱乐于一体的景点。大雁湖两岸有袁圩旧址,与它相邻的小梁岗,以及不远处的淮军名将故居周老圩。

  • 白云寺

白云寺”坐落在“千字山”上,原名青龙寺,建于西汉初年,有两千多年历史,有三进殿堂,供奉关公、佛祖、观世音等佛像。寺前有四块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及民国时期重修白云寺的碑文。相传,宋苏东坡遭贬谪时曾来此避难,并在此留下一方长一尺二寸、宽七寸的巨型砚台。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为寻访苏东坡遗迹,找这块巨型砚台,曾到此拜谒,并改“青龙寺”寺名为“白云寺”。“白云寺”右侧山坡下,是西汉名将樊哙墓的遗址。 [2]   

  • 千字山

千字山又名“千童山”、“千子山”,千字山双峰并峙,怪石嶙峋,松树茂密,被该地居民称之为“天然空调”和氧吧。清代李恩绶《循李陵山脚上千字山示同游》诗云:“前峰接后峰,一重复两重。云容含骤雨,秋意绘疏钟。怪石解扶客,好山纯是松。余行苦踯躅,安得一携筇。”短短几句写出了此山的特点、风貌和神态。  

  • 四川井

四川井是一口距“白云寺”不远的山腰处的古井,据民间传说,此井泉通四川,故名“四川井”。但是据有关人士考证:光绪年间,紫蓬山东岩旧时住着一位名叫虚腹的高僧,是四川人。西庐寺主持通圆和尚请他来紫蓬山研究佛经。虚腹来此之后,常到千字山一带游玩,渴了即在此井汲水解渴。后人为了纪念他,便将此井命名为“四川井”。 








 


评论列表

156 97
评论 发文

  璞山

1楼

拜读学习大家精彩唱和,图文媲美,赏心悦目!

2022-07-26 18:00:45  
435 957
评论 发文

  淮上老骥

2楼

感谢璞山大姐关注留言!

2022-07-26 21:00:53  
你好,请  登录 或者 注册 后再进行评论。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投稿需知
下载说明|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广播电台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hnpictures.com
淮南图片网 版权所有
地址:淮南市阳光国际城南区7号楼507室
备案号:皖ICP备15022074号-2
电话:13505548206、18949682288
邮箱:1147587489@qq.com
网站特聘律师:胡蓉
技术支持:淮南讯网

皖公网安备 340403020004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