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时英武 ◎寿州村夫 寿州文峰塔遗址怀古 东南折处卧残幽,堞隙叹过几度秋。 往日文风凝大志,今时帝阙共清流。 护城壮士骨安在?存忆疏林鸟空啾。 草浅难藏青石重,怀中愿景寄行舟。 感谢以下师友精品佳作 ◎时英武 步和厚军《寿州文峰塔遗址怀古》 曲折城垣小径幽,如烟往事几春秋。 昔年壮士御倭寇,今日文风荡浊流? 草掩断碑谁叹息,林遮夕照鸟鸣啾。 空留愿景情难抑,思绪绵绵不系舟。 ◎魏龙恩 步和时葛二君《寿州文峰塔遗址怀古》 城垣处处好寻幽,塔础犹铭多故秋。 䝉正画亭谈苦读,崇墉月壩障潢流。 联红春节四门挂,墙挡夏洪十里啾。 游客皆怜州景美,文峰更咏李膺舟。 ◎孙自晴 步寿州村夫《寿州文峰塔遗址怀古》诗韵 紫气东南不胜幽,文峰残座故园秋。 古城别恨驰烟散,淝水离声战血流。 栖鸟鸣虫朝哑哑,竹风溪雨共啾啾。 回看都邑名扬地,万里挂帆波上舟。 ◎魏怀生 步时葛二君巜寿州文峰塔遗址怀古》 遥忆文风古塔幽,诸多轶事在千秋。 听经僧客殿中坐,醒梦钟声世上流。 万念皆消水月現,六时常把道心啾。 莲花解我前来意,辞别小城归晚舟。 ◎李恒贤 步韵和厚军诗友寿州文峰塔遗址怀古 拨开衰草迹深幽,秦火晋墟春又秋。 耳际三千珠履缈,眼前一水暮烟流。 蔡侯金鼎归何处,汉阙昏鸦枉自啾。 华发无端歌且舞,飞霞片片晚追舟。 附; 赵达源喋血寿州城 “力尽殉古城,面对八公,耿耿忠心仙可证;更深留遗札,魂归九重,茫茫余恨浪难平!”这是寿县人民敬献为国捐躯、以身殉城的爱国将士赵达源团长的挽联。 赵达源,这位出生在云南大理县的边陲男儿、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为抗御日寇入侵,将一腔热血抛洒在了寿阳城头。 1940年4月12日,日军第三次侵犯寿县。在此之前,日军曾于1938年6月、1939年10月先后两次强占寿县,烧杀奸掠,给寿县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面对强敌入侵,守卫在此的国民党安徽省保安第二支队第九团的全体官兵,在团长赵达源带领下,同仇敌忾,决心以鲜血和生命来保卫城池。身患重病的赵达源团长留下遗书说:“余在病中,奉命守城,已下最大决心,与城共亡,杀尽倭奴汉奸!”当他们获得情报,得知驻扎在蚌埠的日军将再次进犯寿县的时候,立即拟定作战计划,严阵以待入侵之敌。 4月12日清晨,日军先头部队兵分三路向我鸭背铺、桂家山、平山头一线阵地猛烈进攻,炮火激烈,来势甚猛。布防在此的保九团前哨连渐被包围,伤亡惨重。而负责策应的国民党第一三八师四一二旅龙炎武部却背弃诺言,放弃阵地,落荒而逃。前哨连孤军作战,寡不敌众,只得且战且退,撤回淝水南岸,东津渡失守。 此时北路日军以第三师团一部为主力,乘汽艇由淮河入淝河,向县城进逼。另一股日军则由翟家洼沿山脚经珍珠泉向北关冲击。敌军炮弹密集,烟柱冲天。赵达源部的第五、第六两连官兵沉着迎战,等到日军拥上北门石桥时,以步枪、机枪构成交叉火网,突然射击,日军挤在狭窄的石桥之上躲避不及,丧命百余人,落水受伤者无数,终不能越过石桥。日军吃了大亏,便丧心病狂地用烧夷弹向城内射击,城内顿成火海。 日军再次组织力量,从城东、城南、城北三面发起攻击。赵部官兵猛烈反击,双方时进时退,阵地几次得而复失。战至中午,日军见攻城不易,便由珍珠泉等高地再以窒息性催泪弹向城内倾泻射击,并集结兵力,向我城东南隅的文峰塔阵地强攻。守卫在文峰塔阵地的三营官兵与敌展开殊死搏斗,二连连长、三连连长先后阵亡,亲自在火线指挥的梁营长也身负重伤。将士们用枪托砸、用嘴咬、用脚踢,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日军强占文峰塔阵地。 战友的热血换来的不是畏惧和胆怯,而是仇恨和力量。“暂死保卫城防,坚决与城共存亡!”成了全体官兵的共同意志和决心。万分紧急时刻,赵达源团长抱着重病,与团副黄怒涛亲自率领特务连不足两排的兵力,跑步驰援文峰塔阵地。无奈日军已占据重要隘口,以密集火力封锁前进的道路,赵达源冲锋在前,不幸身中数弹,大喊“杀尽倭寇,为国雪耻!”后阵亡。其余战士莫不壮烈牺牲,展现出中华民族抗御外敌的浩然正气。 寿县县城沦陷了,日军兽性大发,犯下了累累罪行。这一笔笔血债,寿县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而赵达源团长带领保九团官兵抗御入侵外敌英勇殉国的壮举,寿县人民也铭刻在心。巍巍丰碑光昭日月,将与山河长存! (方怡、毕先万 整理) 部分图片选自网络感谢 |
|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hnpictures.com
淮南图片网 版权所有
地址:淮南市阳光国际城南区7号楼507室
备案号:皖ICP备15022074号-2
电话:13505548206、18949682288
邮箱:1147587489@qq.com
网站特聘律师:胡蓉
技术支持:淮南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