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期间,瓦埠老街家家户户门栏前或放或插芳香艾叶,门头上挂满了五星红旗,居民在铺满石板街上来来往往,亲子游驻足在方运炽烈士事迹陈列馆前,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记录烈士用宝贵的生命抒写,压迫与反抗、剥削与抗争、邪恶与正义,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为孩子幼小心田播下红色种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夯实牢固根基。
瓦埠老街因水而建,因水而兴,得福于瓦埠湖发达的黄金水运,是江淮地区重要商铺和水陆交通要道,浴新泉、苾子文化研究会、拐阁楼、清真斋、瓦埠黄氏宗理事会、清真古寺、石板轨迹等,有力证明当时老街人口密集、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据记载,皖西的竹木及各类山货、皖中的稻米可直达寿州古城,进入淮河,再入中原,靠岸老码头,再通过舟船把“瓦埠湖三秀”银鱼(清代列为贡品)、白虾、毛刀鱼对外输送,瓦埠湖上舟揖往来、帆樯林立的繁盛景象仿佛在眼前。 瓦埠古镇又称“君子镇”,史书记载孔子嫡传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士”之一苾子贱,为鲁国出使吴国,返回途中,于淝水之畔的瓦埠社堂讲学,宣扬孔子儒学思想,因舟行过淮河、经淝水、入长江旅途劳顿,不幸染疾,客死楚地寿春,当地人尊敬苾子贱人品才学,为其建墓修祠,据民间传说,八贤王赵德芳微服私访,来到此地见民风淳朴、敬贤崇德、皆有君子之风,故赐名“君子镇”。西街入口处苾子贱塑像伫立在镇文化广场中央,瓦埠镇以君子命名的商铺不计其数,老街的“苾子文化研究会”及“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编辑部的门牌历历在目。 据皖北革命史记载,1931年瓦埠一带贫苦农民千余人,在中共皖北中心县委领导下,组成皖北红军游击大队,方和平任大队长,举行了瓦埠暴动,3月29日夜,暴动队伍齐集于瓦埠街东南里许之泰山庙(现瓦埠医院所在地)。次日晨,大队涌向瓦埠街道,在望春源酒馆门前竖起绣有镰刀、锤子的大红旗,逮捕地主豪绅十余人;31日,地主豪绅被缴枪百余支,3400余贫苦农民打开方家小楼地主粮仓,分取粮食200多石(约5万市斤),此次暴动在反动派地方势力的残酷镇压下,部分战士突围隐蔽,后来寿县这支游击武装在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转战皖西北,成为一支使敌人闻风丧胆的有生力量。1941年方和平在寿县大顺集与敌作战中为保护文件而壮烈牺牲,为寿县人民革命史写下光辉的一页。 瓦埠老街展新貌,随着引江济淮工程竣工、瓦埠湖大桥的通车,为老街经济复苏弘扬文化注入一针“强心剂”,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运输优势,保障了水产品的输送时的鲜活度,游客客流量的增加带动水产干货1+1>2的销售成绩,现在瓦埠老街经过以保护性“修旧如旧”修缮改造后,变得整洁明亮,留住以往楚风汉韵和古色古香原味,老街牌楼上由著名书画家王家琰题写“瓦埠老街”四个蓝底金字,描出一个宜业、宜居、宜游、宜宿老街蝶变,涂抹老街在振兴中再创辉煌的亮丽色彩。 |
|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hnpictures.com
淮南图片网 版权所有
地址:淮南市阳光国际城南区7号楼507室
备案号:皖ICP备15022074号-2
电话:13505548206、18949682288
邮箱:1147587489@qq.com
网站特聘律师:胡蓉
技术支持:淮南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