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乡进城工作,那故乡淮河的河埠头每每在朔风渐起的肃杀氛围里入梦来,时而静默着,时而又喧闹起来:挑着担子进城卖菜的,背着孩子、拎着鸡鸭走亲戚的,进城买洗衣服或者时兴家电的……
也不知它存在了许久,就这么一级一级的,用砖用石砌成,砌到河沿了,再架一块宽宽的木板,平平的,稳稳的,直伸向河面,那就是故乡人口中常说的河埠头了。运煤的船只整齐地排列着,有汽车将煤运到河埠头边,接着几个四十来岁的汉子次第将装煤的袋子扛起来,一步步地迈下河沿,他们踩在木板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有些颤巍巍的,叫人看了揪心,但终于稳稳地卸在了船上。有时做得累了,嘴里喊着号子,互相打着气;脊背压弯了,尽显男人的气魄,一步一个脚印的刚毅在冬日的萧瑟中显出倔强的血气方刚。
带着孩子回去,正好经过河埠头,看见几个孩子在比赛打水漂,因为在城里没有玩过,儿子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有样学样,从岸边弯腰捡起一块扁扁的小石片,侧身扬手用力地掷去,一路涟漪,激起水纹。曾经在河边一起成长的孩子,包括我自己,长大了出了远门,但只要一看到河,都会有一种亲切感,因为在过往的记忆里,都珍藏着那段充满童趣的记忆。
河埠头离村庄不远,早晨,雄鸡刚刚报第一声晓,勤劳的乡亲便起来收拾早饭了。袅袅的炊烟自屋顶升起,远处的晨雾正慢慢地消散,金色的朝霞撒满水面,忙忙碌碌得人们提着扁担,挑着担子,往渡口走来,我则每次从城市出发回乡或是从家乡归来经过河埠头,总觉得自己是穿行在一条时空隧道中,一头是喧嚣的现代都市——我生存着的立身之地,一头是悠静的乡村——我精神上魂牵梦系的家园。年复一年,隧道两旁的风景不断在变化,家乡也同样在变,但那河埠头依然在风雨的剥蚀中挺立着,一如乡音乡情般的亲切。
|
|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hnpictures.com
淮南图片网 版权所有
地址:淮南市阳光国际城南区7号楼507室
备案号:皖ICP备15022074号-2
电话:13505548206、18949682288
邮箱:1147587489@qq.com
网站特聘律师:胡蓉
技术支持:淮南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