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安徽省立医院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室,刚刚采集完造血干细胞的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大三学生马晃晃,这个憨厚腼腆的小伙终于露出了轻松的笑容,那份带着生命温度的爱的种子火速奔赴广州献给一个3岁小患者生命的礼物。 曾经的留守儿童 今年21岁的马晃晃家住亳州市谯城区立德镇马元村,6口之家只用4亩地,从2001年马晃晃上小学时,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条件,父母便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只能回家一次,晃晃和今年12岁的妹妹一直跟随年近八旬的爷爷奶奶生活,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父母一次。没有父母在身边,懂事的晃晃早早地成熟和坚强起来,自己学会照顾自己,还主动照顾年幼的妹妹,帮助爷爷奶奶干农活干家务,尽力减轻老人的负担。晃晃学习十分刻苦,成绩一直班里名列前茅,每年父母从外面打工回来,晃晃总是骄傲地捧上一堆奖状,看到爸爸妈妈露出欣慰的笑容,是他一年中最幸福的时刻。 如今的优秀大学生 2013年,马晃晃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安徽理工大学,在校期间,晃晃保持质朴的本色,认真学习,在别的同学攀比装备、沉溺网络、各种玩乐悠闲之时,他的生活却是教学楼、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面对需要帮助的同学,无论是功课辅导,还是生活中大小事,晃晃总是热心帮忙,班级里的事务更是忙上忙下,担当辅导员助理。品学兼优的他不仅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在同学中也拥有超高人气,连续被选为学习委员、优秀班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等,还多次获得助学金和江南化工奖学金、宏大爆破奖学金。生活简朴的他,课余时间坚持勤工俭学,减轻家里负担。大学期间爷爷生了几场病,考虑到在外省打工不易的父母,晃晃几次请假赶回家代替父母照料,回校后自己刻苦学习补上功课。辅导员周庆宏老师提到晃晃总是十分自豪,赞不绝口:“教给他的事,不用操心,都能实实在在认认真真地办好!”班长和同学更是夸赞这个好哥们:“我们一起住3年,从没吵过架。” 坚定的救人英雄 2014年3月,上大一的晃晃便参加献血,但因感冒没有献成,但当了解到可以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挽救血液病患者时,他毫不犹豫采了样。之后,马晃晃上网了解了更多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知识,对捐献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更加坚定了捐献的决心,但不知道自己的血样能否、何时能给患者配上。令他没想到和万分惊喜的是,年底便得到了通知,告知他与一位患者初配成功,需要进行高分辨配型。征询他的意见时,晃晃毫不犹豫答应了。很快,好消息再次传来。高分辨配型也合格。2015年1月,马晃晃进行了捐献前体检。但此后,因患者状况不稳定,无法及时捐献,晃晃继续默默等待,后得到对方终止的消息。晃晃心里十分牵挂和不解,不知道对方到底怎样了,还能不能献出这份生命的礼物。8月好消息再次传来,接到可以捐献通知,晃晃又进行了二次捐献前体检。当正式接到10月底捐献的消息,晃晃的心安宁了许多,这等待10个月的希望终于有了着落。这期间,晃晃一直态度坚定,积极配合,一心救人,没有一点“晃动”。捐献前,当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一次次申明完全尊重捐献者的意愿,要给家长沟通时,晃晃淡淡地说,没事,父母不懂,不能说的太多,自己的事自己能决定,他会让父母同意的。 晃晃的父母对造血干细胞捐献并不了解,起初十分担心和不理解。为了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晃晃一次次与父母沟通,做事有主意的他轻描淡写地告诉父母,没有什么,就等于献一次血,但比献血还重要,要不献,那个病人就活不了。善良的父母答应了。他们知道,懂事的儿子不会去做不好的事情,孩子有主见,认定的事情一定会坚持去做。 之后,晃晃一边努力学习,希望尽量赶课,不耽误学习,一边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以最佳的状态捐献最好的“生命种子”。入院几天和捐献过程,为了不让父母分心,晃晃只让同学陪同。采集完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叮嘱下,晃晃才和平时一样平淡简短地告诉妈妈,献好了,啥事没有,回去上课了。 看到自己那份“生命的种子”被小心翼翼地装进那个充满希望和爱意的“宝盒”里,晃晃淡淡地笑了:“我又多了一个小妹妹,祝福她尽快康复健康快乐成长。”
|
|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hnpictures.com
淮南图片网 版权所有
地址:淮南市阳光国际城南区7号楼507室
备案号:皖ICP备15022074号-2
电话:13505548206、18949682288
邮箱:1147587489@qq.com
网站特聘律师:胡蓉
技术支持:淮南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