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咸淳年间寿阳夏松题《筑城记》尚可辨认。


七律:硖石口怀想
淮水扬波折向北,穿山跌宕不回头。
神龟昂首楚天去,皂荚逢霖新叶稠。
崖刻文中悉典故,慰农亭里阅春秋。
禹王自此别千载,硖石晴岚数鹭鸥。
注: 峡山口两旁小山幽旷,淮水环回。滔滔淮水东流,遇八公山阻挡,在此折回倒流,将硖石劈为两半,夺路而下,这就是淮河第一峡——硖山口。古称硖石口,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山峡。又是古代据险屯兵之地“淮上津要”,是淝水之战古战场之一。硖石位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30公里,距凤台县城西南3.5公里,东西两硖相去400多米,两岸峭壁千仞,形势险要。硖石是淮河游览胜境。登临硖石,寻访禹王旧迹,观看淮水碧波,置身淮上仙境,目睹“硖石晴岚”,风帆沙鸥,岸柳轻拂。硖石口分东硖石和西硖石。东峡石紧依三峰山,巍然屹立。西硖石以前为禹王山下一个悬崖,由于硖石束水,成为淮流下泄的瓶颈。20世纪初,拓宽硖石通道,西硖石遂砥柱中流,岛影如鼋,更为壮观。站立淮水之滨,仰观石壁,犹如斧削。宋咸淳年间寿阳夏松题《筑城记》尚可辨认。硖石山岛上,立一凉亭,是清代复建的“慰农亭”,俗称“禹王亭”,亭西一株古皂角树,虽中空而依旧傲然挺立,是硖石精神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