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仲故里沐新风
淮上老骥
曾经多次踏上距我百里之遥的安徽省颍上县的土地,此次再次登临,欣逢颍上县第十三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在好朋友张女士和吴先生的陪同下,我怀着兴奋与感叹的心情,游览了管仲老街、尤家花园、明清园、滨河公园等景点。可谓憧憬而来,满意而归。

颍上历史悠久、人文蔚盛。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就建立邑治,周为“慎邑”,秦置“慎县”,隋大业二年改称“颍上”。颍上县文化积淀丰厚,春秋时期的管仲、鲍叔牙,当代著名作家戴厚英,两院院士陈国良、郑守仁,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等都是颍上人民的杰出代表。
管仲(约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颖上人(当时无今颍上县,应为颍河上游人),周穆王的后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齐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管仲开始辅助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管仲任齐相。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即管仲改革,富国强兵。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管仲病逝。一千多年来,颍上县乃至于整个阜阳地区的人民,都为家乡的土地上诞生过这样的杰出人物而引以为豪。漫步在颍上县大街小巷,到处可见以管仲的名号命名的店铺商号,似乎管仲并没有走远,他就在熙熙攘攘人群之中。虽然时值仲夏,却让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管仲老街文化旅游一期项目位于颍上县城解放路至二新路段,项目总占地面积为69225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

也是颍上外城河治理工程,建成后全长约6.1公里,为明清时期皖北合院民居和商业街风格的仿古建筑。老街以管仲文化为主题,民俗文化、老街文化为脉络,打造成“一带六区”:滨河文化景观带、美食休闲区、文化体验区、民俗商业区、精品度假区、文创娱乐区、综合服务区为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
目前,管仲老街一期一标段约800米的工程建设已经完工,一期二标段正在建设。这个街区已经入驻50多家商铺,汇集玉器、珠宝、瓷器、饰品、特殊旅游商品、特产、非遗手工艺产品等,相信可以满足您的购物欲望。在您体验水乡特色,感受多元文化后,老街内以明清合院民居为特色的客栈将是您游玩后放松休息的好去处。

另外,老街内的小吃街汇集安徽各地风味名优小吃,尤其是颍上当地美食,可以让游客充分感受安徽颍上的饮食文化。在老街,您还可以乘坐乌篷船、黄包车、花轿等交通工具参观老街美景,领略皖北水乡风情。我踏入老街,正赶上一班锣鼓队在即兴表演,身着演出服装的女子在大街上载歌载舞,一群艳丽服装的少男少女在领队人员的指挥下,做着演出前的紧张准备。放眼望去,到处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行走在大街上,随着朋友的手指,街道两旁整齐划一,亦居亦商的三层小楼映入眼帘。据介绍,这些楼房都是私人的商铺,县委县政府投入巨资,为居民加盖第三层,统一了款式,美化了环境,方便了居民的生活、经营。

接着,我们来位于颍上城东滨河公园旁边的明清苑,这是一座明清古建筑群。占地38亩,总面积为13000平方米,是皖北地区形制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明清苑建筑,砖瓦缝合、斗拱飞檐、砖石木雕、精工细作。集中原之恢弘,汇江南之神秀,被誉为"皖北第一苑"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高度和谐统一典范"。是集明清建筑精华之大成的艺术宝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珍贵案例,其建筑与周围优美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相互映衬,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院中套院。精巧的木雕和石雕,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身处其中,宛如穿越时空,与我们的先人近距离接触,感受着他们的气息,分享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日近黄昏,朋友驾车带我们来到滨河公园。参天的大树,清新的空气,宽阔的广场,悦动的旋律,欢快的广场舞,令人目不暇接。滨河公园位于颍上县城东部,沿颍河而建,上起颍河四桥,经过江心洲、龙王庙,下至颍河五桥,沿八里河大道向南延伸,与八里河风景区相连,带状结构,全长约15公里,面积约7.5平方公里。滨河公园是一座大型的"人文历史--自然生态"的主题公园,集休闲娱乐、文化熏陶、文艺欣赏和爱国教育"五位一体"的人文风景区,具有多功能、开放式、公益性的特点。景区以颍上人文历史为内核,多层面的展示颍上管鲍文化、地域文化、治水文化、祈雨文化、和民俗、民间文化五大特色文化。站在雄伟的镇河塔前,望着明净的夜空里皎洁的月光,顿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感慨。

滨河公园沿河往东、往南延伸,与中国管园、八里河风景区、五里湖湿地公园、尤家花园、城北M水系沿岸绿化工程和街景连接成圆环状的总长约30公里的环颍城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观光带,亦即形成西观五里湖自然生态、南览八里河风光,东鉴滨河公园人文历史,北享新城休闲娱乐生活的大旅游布局。滨河公园着重体现中国经典园林艺术、颍淮地域田园生态和水乡民居风情。沿河复建仿古民居建筑和院落,亭台楼阁、塔桥廊榭点缀其间,建筑风格和色彩既各具特色又协调一致,体现了建筑和园林规划的艺术性、现代性和唯一性。朋友兴奋地介绍道: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文明程度的逐渐提升,春季盛开的鲜花没人攀摘,秋季柿子树挂满了果实,在阳光的辉映下,俨然一个个玲珑剔透的红灯笼,直到完全成熟坠落,也不会有一个游人伸手采摘。
晚上,我们走进轻雾弥漫、宛如仙境的尤家花园。颍上尤家花园,又称"淮上公园"。它坐落在颍上城西五里湖畔,解放前为一处私家园林,始建于清末,占地84公顷。花园四面环水,以奇花、异草、型松、怪石著称,园内小桥流水、假山长廊、亭台轩榭、奇花异草、型松怪石、绚丽多姿; 苍松翠柏、绿荫叠障,曲径通幽,整体布局小巧玲珑,移步换景,具有典型的苏式园林风格,素有"皖北豫园"的美称。与五里湖湿地公园共同组成"尤家花园·五里湖生态旅游景区",既是"天然标本植物园",也是中原地区的天然植物园。于1981年被作为名胜古迹的词条列入《中国名胜词典》,后载入《中国旅游交通图》;1983年2月12日被颍上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在2012年荣膺国家AAAA级风景区。

颍上县的八里河景区我们不止一次去过,这回就没有再次前往。
整个行程,顺畅而紧张,我一路观赏一路感叹。首先,感叹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好,当地党委政府关注民情,顺乎民意,为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大开绿灯;其次感叹颍上县人民非凡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昔日的荒滩水洼、杂草丛生、人迹罕至的地方,硬是凭着他们的勤劳智慧,变成了适居宜游的人间仙境;再次,赞叹颍上县历届党委、政府的大胸怀、大格局,大眼光!他们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美化环境的建设中来,表面看来似乎花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可是为社会为人民留下的巨大财富,必将无限期的造福子孙,庇荫后代。据说,光是今年五一劳动节那天,八里河风景区就接待了七万多游客。不难想象,这些景区,为多少人员创造了就业机会,为社会减轻了多少负担;来自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必将为地方的交通、财税、餐饮、住宿、商贸等带来难以估量的收入。他们的确做到了好钢用在刀刃上,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点也不为过。
此行稍感缺憾的是管鲍祠铜将军把门,没能入内观瞻管仲和鲍叔牙更多的相关史料。相信以后会有机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