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 反”
(讲述人:吴如贵)
搜集、整理:淮上老骥
民国27年(1938年)6月3日拂晓,日军联防队司令丸乔仁率3个连的兵力,在3架飞机掩护下,由蒙城方向首犯凤台。驻凤养伤的国民党138师、137师的300余名伤员,组成“荣誉团”,由138师副师长漆道征任团长,与县自卫队在城北布阵阻击。上午10时,两军激战于古城孜。由于敌机轰炸和俯冲扫射,“荣誉团”和县卫队伤亡重大,遂退守城内。日军先头部队从城西南孤山迂回进攻,对县城形成包围。漆部被困,弹尽粮绝,于下午4时,弃城渡河南撤。日军占领凤台县城。
我的家就住在凤台县城南近三公里处的上吴村,与县城隔着淮河。鬼子占据县城后,经常到附近的村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凤台县城中心地势较高,日本鬼子在那里架设钢炮,时常向县城周边的村庄开炮。我们村子就曾经落下过两发炮弹,人们都不敢轻易外出。由于鬼子骚扰得越来越厉害,村里的父老乡亲实在没法活下去了,只好和邻村的乡民结伴外出逃难,我们当地人叫做“跑鬼子反”。第二年刚开春,我的叔叔、大爷和父亲带着年迈的奶奶,随着逃难的人流,一路向南,一边沿途乞讨,一边艰难行进。
这一天,来到寿县与霍邱交界的一个地方,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叔叔和父亲他们实在走不动了,发现附近有一座破庙,就走了进去。没想到里面早已住满了逃难的人。我的奶奶年老体衰,加之又是一双小脚,尽管我父亲兄弟三个轮番搀扶、背负,但也早已疲惫不堪了。大家胡乱吃些讨来的剩饭剩菜,喝点生水,就地躺下休息,毕竟都太疲乏了。
突然,一声凄厉的惨叫,将大家从睡梦中惊醒。原来,一队鬼子,端着明晃晃的刺刀冲了进来,见到年轻的妇女不由分说拉起就走,见到人们的包袱上去就抢。为了保命,大部分人都敢怒不敢言。有一对年轻人,看着自己的尚未成年的妹子被鬼子强行拉走,实在难以控制自己的心情,不顾一切地冲上去想抢回妹妹。一个领头的日军军官,嘴里像野兽似的吼出一声“八格牙路”,挥起军刀,“咔嚓”一声,冲在前面的哥哥就倒在血泊之中。冲在后面的弟弟,也被另外几个鬼子连捅数刀。瞬间,两个年轻的生命就消失了。他们张大着的嘴,怒睁的双眼,久久停留在人们的眼前。时间似乎凝固,短暂的寂静笼罩着整个庙院。
鬼子离去许久,终于有人控制不住,嚎啕痛哭起来,紧跟着其余的人哭声四起:有的为被抢走的钱物痛心,更有为被抢去的妻女姐妹焦虑忧伤。天还没亮,人们就陆陆续续地逃离那座破庙,只想早点儿寻得安全处所。
随着行程,山岭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崎岖不平,人烟也越来越稀少,干粮早已吃完。渴了可以喝山泉水,可饿了实在难以忍耐。由于逃难的人多,当地住户太少,要饭也越来越困难。在一个陡坡前,大家放慢了脚步,一群人聚拢在那里。我叔叔挤上前去想探个究竟。进到人群中一看,原来是四个中、青年人围着一个满脸是血、气息奄奄的老太太在悲伤的哭泣。原来他们是四兄弟,家里被鬼子烧光了,老父亲为了保住祖传下来的几间茅屋,惨死在鬼子的刺刀下。兄弟四个用一只柳条筐抬上老母逃了出来。走到这里,老娘死活不愿再连累几个儿子了,趁着上陡坡的档口,身子一歪,就从柳条筐里摔下陡坡,瞬间摔得头破血流,奄奄一息。几个儿子知道,这是老娘故意这样做的,一路上就好几次要儿子把他丢下来,自己逃命去吧,但是几个儿子都没答应。在四兄弟悲伤的哭泣声中,老人慢慢闭上了双眼。大家七手八脚地帮忙,找个低洼的地方,草草掩埋了老人,继续走上逃难之路。
翻过陡坡,我奶奶揉了揉通红的双眼,心疼地看着几个儿子,叹了口气:再这样拖累你们,恐怕一个也难活命。不如就把我留在这里,你们都逃命去吧!
闻听此言,我的大爷、父亲和叔叔齐齐跪下,再三恳求母亲不要这样。“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最后,不顾老太太的坚决反对,父亲背起她继续前行。就这样,经历了九生一死,从春到夏,不知去了多少地方,遭受了多少风霜雨露、饥渴劳累,跑反的人流才慢慢停下脚步。想到地里的庄稼应该成熟了,最后大家才战战兢兢、陆陆续续地回到自己的村庄。
我父亲的舅舅魏先生——我的舅爷爷,是我们邻村魏郢孜的人。大家都外出逃难,他却没跟着出去。他认为我在自己家里过日子,又没招谁惹谁,鬼子来了怎么的?他们难道不讲理,我没惹他,还能见面就打我骂我?就这样,他每天还是种地、放羊。鬼子进庄了,到处抢东西、抓人派伕、杀人放火,这时他才知道,鬼子就是一群魔鬼,根本不跟你讲道理。于是,他把自己的几只羊赶到山南的绝壁下藏起来,到了晚上才偷偷回家看看。这天刚擦黑,他溜回村子还没站稳脚,鬼子又来了,到处找花姑娘。大部分人家都是人去屋空,哪里去找花姑娘?见到魏先生的老伴——我的妗奶奶,不管她年纪多大了,拉起就往他们的营地带去。一看这情形,舅爷爷急了。连忙上前对鬼子说:她年纪大了,我知道哪里有花姑娘,我带你们去找。那几个鬼子子半信半疑地,拿起军刀在他脖子上比划比划,“撒谎的死啦死啦的!”我舅爷爷也是情急之中才出此下策,心想把鬼子骗出庄子,自己熟悉环境,找个机会跑了不就得了?哪知鬼子步步紧逼,几把明亮的刺刀紧贴着他的后背。他只好硬着头皮,把鬼子领出村子,走近一片芦苇地,用手指了指,意思是告诉鬼子:那里有花姑娘。
天越来越暗,路越来越难走,他瞅个空子,弓下腰就往芦苇荡里跑去。谁知鬼子早有防备,几把刺刀齐刷刷地向他刺来。可怜我舅爷爷没来得及做任何反应,就倒了下去。据他的乡邻介绍,第二天看到他时,浑身血洞,肠子淌了一地,惨不忍睹。就这样鬼子还不解气,返回头没找着我妗奶奶,一把火把他的穷家烧了个精光。
跑反的乡亲们回到家里,立即准备到地里收割早已成熟的麦子。但是麦子都朽在地里了,根本不用镰刀割,稍稍一碰就倒了。麦穗看上去似乎还是好好的,可用手轻轻一揉,才看到麦粒都发黑了。就这样,大家也没舍得丢弃,把能收的都收回去了。这一年,光我们上吴村就死了四十多口人。吃了那些发黑的麦子后,人们就得了一种怪病,上吐下泻,肚子剧痛,最后都在痛苦中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