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村官(连载十九)
文/王运超
将这个消息周乡长到村里调研后,任薇很快地告诉了刘野,刘野听后十分兴奋,他怎么也没想到,周乡长会如此重视村里的农民文化宫这件事,他对任薇说:“任薇,看来,我们做对了,他周乡长的水平就是高,他把我们筹办农民文化宫这件事,与中央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挂上了钩,虽然我们也看到新了闻,也知道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也知道这个全会上提到文化建设的,但我们却不知道,把这个政策与我们的农民文化宫的联系起来,你想呀,他这么一联系,我们创办农民文化宫意义就大啦!”
任薇说:“是啊,领导就是领导,看问题的角度就是不一样啊!我最近经常上网,看到的都是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怎么也没想到,能把这个全会精神联系到萧庄的农民文化宫上啊!”
刘野说:“呵呵,你要是想到了,你就当乡长了!看来,你这个村官离乡长的水平还差很大一截啊,你得很好努力,很好掌握政策才行!”
任薇说:“接受你的批评,好了吧!不过,你批评我,我可得表扬你哦!你在十七届六中全会这个大背景下,创办农民文化宫,说是巧合,实际上,你也很有眼光啊!”
刘野说:“多谢夸奖!我们不要互相恭维了,这两天,我正在处理修理部转让的事,我的这个徒弟小乔很有上进心,不仅修车技术上有长进,而且很大胆地把我的修车部接了过去,目前,我们正在协商转让的事情。等下周,转让的事情办妥后,我把精力都转回村里,好好筹划咱们的文化宫。”
任薇又说:“周乡长还说了,要村里支持刘小花的花鼓灯表演队呢, 要村里为她们添制服装和设备。可是,村里又没有钱,萧书记正在为难呢!”
刘野想了一下说:“服装和设备摊不了多少钱的,这个钱干脆我来出吧,我为她们的表演队添制了服装和设备,再把她们请进农民文化宫,我才有发言权啊,你说是不是?”
任薇小声地问:“得不少钱吧!”
刘野说:“眼下有一万块钱就够了,服装加设备能全部一新,这样他们表演也有劲头些!”
任薇问:“你有那么多钱啊?”
刘野自豪地说:“告诉你啊,这几年,我赚了有十多万呢!修理部转让费还能得四、五万,不过这个转让费小乔暂时拿不出,考虑到他是我的徒弟,我等两年再让他付款,也好支持他现在创业!”
任薇敬佩地说:“刘野,你真是我学习的榜样!虽然你没有上过大学,可你比我这个大学生还要高尚得多、有能力的多,真的很佩服你!”
刘野呵呵笑了,他说:“别忘了,我也是一个大学生啊!不过只是函授的,还是大专生!我得再向你的本科学历进军!呵呵!”

刘野说到做到,不几天,他真的将刘小花花鼓灯表演队的服装和道具,从县城拉到村里了,刘小花比任薇还要高兴,她一遍遍一件件地抚摸着服装、道具,还不时地拿起鼓槌“咚咚”敲响两下花鼓。她们的队员们把服装都试了一遍,其实刘小花的队员也就七个人,刘小花是队长也是主唱,村文书萧前原来也是刘小花的队员,他为小花写花鼓词兼是队里的锣鼓手,萧前拿起锣“×××× ××××”有节奏地撞击着两面锣,另外的几个队员,三女两男,任薇都叫不上名字,但也很面熟,任薇与他们一一打招呼,感觉就像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为班级里的运动员们上场比赛鼓劲一样。这个表演队的队员们,见她们的队长刘小花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既惊奇,又兴奋,他们生怕刘小花的疯病再发作,一个个地既小心翼翼、又满怀激情地围在刘小花身边打打闹闹着。刘野拉过刘小花和任薇,告诉她俩:“我觉得啊,不如把你这个表演队正式更换一下名称。”刘小花问:“叫什么好呢?”刘野说:“干脆就叫萧庄村花鼓灯艺术团,在我们的文化宫门前挂上这个牌子,既大气又能体现咱们萧庄村的特色。”任薇赶紧拍手称赞:“好哦!这个名称确实很好!”刘小花也点头称是。刘野说:“你们赶紧排练一个新的节目,我们文化宫成立那天用得上,在文化宫揭牌仪式上表演一下,让来的领导都看看,既宣传了你们的艺术团,又活跃了那天气氛,多好!”这时,站在一旁的萧前对刘小花说:“报告队长,哦,该叫团长啦,报告团长,我最近为你写了一个花鼓词,你看看,就排练这个吧!”任薇抢着说:“萧文书,把你写的花鼓词朗诵一下吧,我们听听,也好帮你提提意见呢。”刘小花也说:“你念念,我边听边找感觉!”萧前咳嗽了一下嗓子,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公文纸打开,在场的人都安静了下来,萧前运了运气大声地朗读道:“题目:今年又是丰收年。花鼓词如下:喷香的馒头锅里蒸,雪白的大米往城里运,天上那一朵朵彩云飘,咱老姓的心里啊乐开了窝。今年又是丰收年,感谢那乡里的农技员,下得村里指导我们科学种田‥‥‥”萧前一句句念着,刘小花随着萧前的花鼓词,轻盈地扭动着身子,任薇看到眼前刘小花轻盈的舞姿,怎么也无法把她与那个疯少妇联系起来,其他的队员们都各自比拟着自己的动作和节拍。他们投入的样子,让任薇和刘野禁不住地鼓起了掌。

正当大家投入地边听边比拟着萧前的花鼓词时,“洗脚兰兰”不声不响地站到了任薇的身边,她拉了拉任薇的衣角,任薇才发现她的到来,兰兰趴在任薇的耳边小声地说:“任助理,你给说个情,让刘小花把我也收下当徒弟吧,我呆在家里这么久,好闷得慌!”任薇说:“好啊,我这就给你问。”任薇向刘小花说明了兰兰的来意,刘小花愉快地说:“好啊,我正缺个帮手呢!关键是我们这个花鼓灯队既没有收入,还挺辛苦,你可能坚持下去?”兰兰立即回答:“我肯定能,只要你们肯收下我!”萧前在一旁打趣道:“哟,兰兰,成了花鼓队员,可不允许再骂人啦!”萧前的话让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兰兰红着脸说:“萧干部,你就别揭短啦!人家任村官已经对我批评教育了,我现在改牙归正了还不好吗?”兰兰故意将改邪归正说成改牙归正,引得大家又是哄堂大笑。
从村部返乡回政府的路上,任薇接到了张曼教授的电话,张曼说:“任薇,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与福利院的蒋院长联系好啦,刘小花可以到福利院领养一个孩子,关键是要从你们县民政局把手续办好。”
任薇高兴地说:“这个手续不难,我爸就是民政局的局长,我找他一定会办成的。”
张曼又说:“刘小花最近的情绪怎么样?”
任薇愉快地说:“完全正常啦,她把她的花鼓灯表演队重新建起来啦!我们刚刚在村部排练新节目呢!”
张曼说:“那就好,你想办法做萧达仁的工作,让他先来福利院把孩子领回去,让刘小花先在心里接受这个领养的孩子,只要她心理接受了这个孩子,对孩子有感情了,就不会去想再生一个孩子的事了!”
任薇说:“好啊,我尽快做萧达仁的工作,如果孩子领养回来,县民政局的领养手续,我去帮他们办!张教授,我最近也很忙呐!”
张曼说:“是上面又抓计划生育工作啦!”
任薇说:“不是,我们在创办萧庄村农民文化宫呢!”任薇将文化宫的情况介绍了一遍。
张曼听后当即表扬任薇:“任薇,你们这个创意很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提出推进文化体制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你们是落实党的政策啊!”

任薇说:“张教授,您过奖了,我们办文化宫还靠你支持啊!”
张曼说:“支持,一定会支持的,任薇我告诉你,你在文化宫里给我预留一间办公室,挂上萧庄村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的门牌,我每个月去为你们村的留守儿童做几次心理辅导!也算是我对你下村工作的支持了。”
任薇忍不住大声地说:“张教授,叫我怎么感谢你呢!”
张曼说:“傻孩子,什么感谢不感谢的,我也需要你们文化宫这个载体啊,我正考虑将我的市心理咨询中心向农村留守儿童拓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