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用户][帮助





微信封面.jpg

承办单位:淮南时尚光线传媒 关键词检索:
网站首页 | 纪实图片 | 县区图片 | 行业图片 | 社会团体 | 时尚娱乐 | 摄影艺术 | 会员作品 | 活动集锦 | 习作随拍
我为淮南写首诗 百姓看新华 书法绘画 国际国内 防控专题 情满中秋
>>信息之窗: 更多信息>>
首页 >> 胡凤茹//《高皇镇脱贫攻坚暖人心》
胡凤茹//《高皇镇脱贫攻坚暖人心》
文章来源: 作者:胡凤茹 [查看该作者其它文章]
发布时间:2019-07-14 20:17:24 浏览:1690


微信图片_20190714200008.jpg

  高皇镇脱贫攻坚暖人心


文/胡凤茹


    中国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不断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奔向社会主义小康生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全国还有一部分农村地区,百姓日常生活水平还处于落后状态,还有许多家庭有着各种各样的困境,教育、医疗、文化等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们是乡村的苦楚,更是国家的忧戚。

      习总书记体验民情,深入考察,于2013年首次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4年,中办详细规制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并将工作落实到实处,在全国掀起了扶贫脱贫的热潮。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包干到人,包干到户,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于是,全国开始全面部署和实施精准扶贫的战略,数千万的贫困家庭被纳入国家档案和国家关怀。中国政府向全世界郑重承诺“2020年全部脱贫!”由此,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深层次一场脱贫攻坚战拉开大幕。


微信图片_20190714194259.jpg

        (一)

    盛夏,已是入伏的时刻,没有烈日当空,暑气逼人。微风细雨送来阵阵清凉,如此美好的天气相伴,我跟随淮南图片网的摄影师和撰稿人一行人,来到潘集区高皇镇进行脱贫攻坚采风。这项活动策划已久,今日,在市作协副主席王运超协调联系下,我们达成所愿。

微信图片_20190714195001.jpg

     下午三点,我们来到了高皇镇政府,受到镇领导和扶贫工作站负责人的热情接待。我们先向他们了解了高皇镇脱贫攻坚的情况。高皇镇位于潘集区东南部,东邻怀远,西靠淮潘公路,北跨泥河,南依淮河,与市区隔河相望。全镇辖区总面积76.2平方公里,辖24个村,一个社区,257个村民小组,5.4万人口。因镇境内无厂无矿,缺少支柱产业支撑,加之汤渔湖湾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较差,镇村经济薄弱,全镇相对落后,这也是高皇镇脱贫攻坚的主要制约因素和瓶颈。据2014年统计,这个镇贫困户有1381户,贫困人口为3397人,并有7个贫困村,其中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等致贫人口约占80.2%。通过近几年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截止2018年底,已有6个贫困村、1134户人家及2958人口脱贫,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

微信图片_20190714194239.jpg

    在实施过程中,全镇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党中央的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带领全镇上下,克服重重困难,采取多种方法。一是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签订干部承诺书,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实行网络化管理。二是合力攻坚做好整改工作,整合各种力量,解决突出问题,保证整改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大力推广和实施产业扶贫工作,发挥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和龙头主业带动作用,积极开展特色养业助力扶贫工作,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并同时激发贫困户自主创业积极性。四是全面落实健康脱贫政策,政府全额代缴新农合个人部分,卫生院所免费提供健康救助和服务,最大限度地给予贫困户中因病更贫人员解决综合经济补偿,目前已有41户105人享受到医疗综合补偿近90万元。五是积极开展教育扶贫,多管齐下着力解决贫困户子女教育扶贫资助,目前共投入50多万元,使398名贫困户子女得到教育资助。六是积极宣传引导贫困人口参保续保,全面落实基本养老保险政策。七是认真做好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工作,切实做到了“应纳尽纳,应退产退”,保证贫困人口的真实性。八是不断强化日常工作的管理,扶贫工作队保证进村到户,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实行绩效工资考核。面对当前脱贫攻坚所存在的问题,他们不断地破解脱贫的难题,逐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正在向既定攻坚目标奋战。

    最后,在史镇长和代主任的带领下,我们驱车走访了几户贫困户,采访了他们生活的两不愁三保障的具体情况。

微信图片_20190714194350.jpg

           (二)

    汽车行驶在段湾村一片辽阔的田野,地里的大豆、玉米、各种蔬菜瓜果,郁郁葱葱,蓬勃生长。一条水渠边,一群白鹅憨叫着,喧嚣了宁静的旷野。我们停车,来到了走访的第一家贫困户。几间用玻璃钢瓦搭建的平房,是产业扶贫对象段跃传的养鹅场。用铁丝围栅起来的鹅圈喂养了1000多只大大小小的白鹅。看见这么多白鹅,我们兴奋不已,跑过去长枪短炮的瞄准着每一只高昂的身躯。这些雪一般的精灵,也如同我们一样欢乐,“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地欢迎着一群不速之客。

微信图片_20190714194327.jpg

    这里的主人段跃传割草去了,他的父亲热情地招呼着我们。他是一个50多岁精明能干的男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也有30岁,在外地打工。大儿子段跃传先天的大脑有点痴呆,儿媳妇又得了精神分裂症,因多年治病,家庭生活十分贫困,所以才享受到政府的扶贫脱贫的项目。他家原来就养鹅,那时每年只养了两三百只,自从政府给予产业扶贫资助后,父亲就带着孩子们扩大了养鹅产业,在这里转租了养鹅场和田地。镇里每年拨款8000元,做为产业扶贫投资。他们拿着这笔钱买鹅苗、买饲料、添设备,快速地发展了鹅场,已由原来的300只发展到现在1200只。据了解,这个鹅场盈利并不是靠卖鹅肉,而是母鹅生蛋,再去孵出小鹅,靠出售鹅苗赚钱。每年春季开始,近半年的时间都在不断的向市场出售鹅苗。当我们问到他家年收入多少?他父亲淳朴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差不多十几万”。每个人听了都很惊讶,我不禁地惊叹道:“哇!还真不错,超过了我们老师一年的工资呢”。

微信图片_20190714194340.jpg

    我们进一步了解,这些白鹅是如何饲养?段跃传的父亲侃侃而谈他的养鹅经验。这些鹅很费人工,他家几口人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些鹅身上。每天都要到田间割一些青草,然后把它们搅碎,再拌上米糠或压碎的玉米,才能成为白鹅口中的美食。为了不让这些鹅祸害附近的庄稼,白天关起来,晚上才把它们放到沟渠里捉水草鱼虾。养鹅最怕遇到春季的瘟疫,他们每年都给这些鹅准备大量预防的药和消毒水,防止禽流感,进行科学饲养。

   

微信图片_20190714194317.jpg

     听完段跃传父亲的介绍,他母亲从瓜地里摘了两个大西瓜,热情的招待我们。这是没有农药化肥,施鹅粪种出来的西瓜,就是与市面上的不同。红红的瓜瓤清甜润喉,让人赞不绝口。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着的时候,段跃传和他的爱人从地里拉了一车青草回来,他虽然脑子有点痴呆,但身强力壮,可以帮助家里做些体力活。见到我们,他没有说一句话,就忙着用打草机切碎青草,拌上米糠,然后,小夫妻俩拎着满满的两桶饲料,去喂养这些白鹅。这些鹅看见主人来了,都快活地拥上前来,“嘎嘎”叫个不停。虽然我们听不懂鹅语,但我们能深刻体会到它们在与主人亲切的亲昵,好像在说“我们都饿坏了,谢谢你,亲爱的主人!”没等主人把饲料摊撒开,这些鹅就一窝蜂的把嘴巴伸进了饲料桶里。有的抢不上食,在一边乱扑棱翅膀,急得乱转。看见这些鹅如同一个个孩子一样,真是可爱至极。

微信图片_20190714194922.jpg

    最后,我们又了解到段跃传的大病医保问题,政府对这些贫困户真是给予优厚的待遇,他们生病住院,不管是在市里还是在省里医院,都是全额报销。他父亲发自内心感恩地说“还是现在政策好,不然我们都看不起病啊!”

   离开了养鹅场,我们衷心的祝愿这一户人家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听到了这群鹅快乐高亢的欢送声响彻田野。


       (三)

    离开了段湾村,我们又来到了安台村,乡间的水泥马路,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我们在一处大棚种植园停了下来,大棚里正在拔苋菜的老人家,就是我们今天要走访的第二个贫困户。他叫程晋光,66岁的老汉。他看见镇里和村里的干部们带领一群人,要对他进行采访,赶紧从大棚里走出来,手里握着一捆苋菜,鲜嫩嫩的,高兴地接受着我们的问长问短。

微信图片_20190714194935.jpg

    程晋光虽然只有60多岁,但看上去却像70岁的老人,瘦弱的身体,曾经是死里逃生。他儿女双全、子孙满堂。当我们问他为何被纳入扶贫户,他说孙子不仅有重病,他自己也患有癌症,胃已全部被切除。曾经是170斤的汉子,现在被病魔折磨的只有110斤左右。他每日的饮食只能靠肠子来蠕动。

微信图片_20190714194404.jpg

    政府对他的产业扶贫项目是大棚种植,每年两亩地补助资金8000元。程晋光在这两座大棚里种植了各种蔬菜,一年四季不断的向市场出售新鲜的蔬菜。春节期间,蔬菜价格稍贵些,现在夏季,价格都降了下来,年收入也很客观。他跟老伴精心管理大棚,生活开销不靠儿女靠自己。

微信图片_20190714194944.jpg

    当我们问道大病医疗时,老人家激动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要不是大病医疗全额报销,我的老命早没了”。程晋光也是2014年被纳入贫困户,政府对他进行了四年的精准扶贫,目前已精准脱贫了。但政府对他依然是脱贫不脱政策,他可以继续享受产业资助,继续享受国家的大病医疗。多么好的政策啊!难怪程老汉会不停地感谢共产党呢!


    离开了程晋光的地头,我们来到了不远处的一户大棚,这是我们今天走访的最后一位脱贫户。他叫孔令军,一个58岁的中年汉子,此时,他正在大棚里除草,那绿油油的毛白菜长势喜人。他知道了我们的来意,赶紧放下了锄头,走出大棚,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随后,我们开心地聊了起来。

微信图片_20190714194414.jpg

    他有三个孩子,两个大的是女儿,最小的是儿子,今年27岁了,不幸的是,年纪轻轻的就患有尿毒症。生病多年,每周都要到医院里透析三次。孔令军还有一个80多岁的老父亲,也是瘫痪床上多年。沉重的医疗费用,已压垮了他的家庭,也正因为如此,他家才会被政府纳为扶贫困难户。2014年开始,政府对他家进行了产业扶贫,一亩半地补助6000元。孔令军拿着这笔钱,进行大棚蔬菜种植,根据季节变换,他更换着品种。白菜、芹菜、菠菜、苋菜等不断地向市场零售和批发。同时,他还精心地种植大豆、小麦等庄稼,年收入也算不错。

微信图片_20190714194430.jpg

    孔令军是个很有担当的男人,既是好儿子又是好父亲。他的老父亲常年瘫痪在床,他为了让弟妹们出门打工,自己甘愿留在家里照顾老人。每日里,他除了在地里辛苦的劳动,还要给老人端屎端尿,洗衣做饭,更要陪护好生病的儿子。精神压力很大,但是孔令军是个乐观向上的人,他平和地看待生活,坦然地面对家庭的不幸,他和我们交谈一直都是乐呵呵的。我同情他的家境,更是敬佩他乐观的态度。目前,他也基本上走向脱贫致富的道路。当我们问起他对扶贫政策的感触,孔令军激动地说“我是赶上了好时代,国家的好政策,让我脱贫致富,我没有理由再抱怨生活。”

微信图片_20190714194421.jpg

      在这次脱贫攻坚实地采访中,我们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发生的显著变化,我们也看到了高皇镇领导干部由于方法得当,措施到位,工作得力,使得高皇镇整体脱贫攻坚工作正扎实、有序地逐步推进。我们衷心地祝福和期待这个镇的脱贫攻坚工作,在镇党委和镇政府的领导和带领下,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奋斗,不断取得新的工作成绩。我们相信,农村的发展必然带动农民的富裕,也必然会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多成果、更大胜利。

   


关键词:

评论列表


  • 156

    评论

    97

    发文
    璞山 评论于:2019-07-14 21:06:54
    1楼

    欣赏凤茹的图文报道,写得真好,我还没写呢,刚刚把周文龙会长交给的微刊诗词稿子做出来交给他审核。


  • 257

    评论

    0

    发文
    祺禧 评论于:2019-07-14 21:41:38
    2楼

    亲临现场,看到脱贫户脸上绽放的笑容,感受到高皇镇脱贫攻坚的成果!胡老师图文并茂,很精彩!


  • 151

    评论

    115

    发文
    聆听天籁 评论于:2019-07-15 19:52:19
    3楼

    有点有面,有血有肉!赞!

你好,请 登录或者注册 后再进行评论。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投稿需知| 下载说明|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广播电台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hnpictures.com
淮南图片网 版权所有 地址:淮南市阳光国际城南区7号楼507室 备案号:皖ICP备15022074号-2 网站特聘律师:胡蓉
电话:13505548206、18949682288 邮箱:1147587489@qq.com 技术支持:淮南讯网
返回顶部
 
在线QQ
联系电话
13505548206
联系电话2
18949682288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