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说的“三种人”就是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高皇镇大集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村第一书记徐勇。
我采访徐勇书记时,他跟我说:“搞扶贫工作就要做好三种人:一是把自己当成村里人;二是把自己作为村民的知心人;三是做脱贫攻坚的引路人。”徐书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第一次听到徐勇书记的名字,是今年6月22日在寿县召开的一次有关扶贫的会议上。听金妤主席说,他们到基层采访扶贫工作,听说有一个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在驻村扶贫工作中,一切为群众着想,为村民发家致富办了许多实事,成为村民的贴心人,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徐胖子。他带领的扶贫工作队,成员是三个中年男子,他们戏称自己为三个老男人。他们以村为家,晚上,在村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几个人就结伴到田野里散步。他们悠闲地走在田埂上,吹着凉爽的夜风,嗅着庄稼的清新气息,听草虫悦耳的鸣唱,仰望天空数星星,感觉也有别样的浪漫。

对这样的三个人,我很感兴趣。既而又听说,那个徐胖子,真名叫徐勇,是淮南市发改委驻高皇镇大集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我更来了兴趣,因为大集村就在我工作的学校附近。从寿县回来的当晚,我就和大集村书记,我曾经的学生程晋宝取得了联系,向他打听徐书记的情况。
一听我打听徐书记,程晋宝便激动地说开了:徐书记到我们村以后,给我们带来了很大变化,为我们村修了排水渠、生产路、家家通水泥路,装了路灯,修了洗菜台,老百姓的生产生产都方便多了,种菜、整理菜、卖菜也更方便了,种菜的积极性也更高了。这两年,我们村村民,靠着种植萝卜、大葱、白菜、菠菜、西蓝花等蔬菜,增加了收入,全村的27个贫困户也于2018年全部脱贫。靠着光伏电站的收入,村集体经济也大大提高,所以,我们村也于2017年出列。平时,徐书记很少呆在办公室里,没事就到村里转,到地里转,到贫困户家里转,问问这家生活情况,问问那家的生产情况,有什么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村民们也把徐书记当成了亲人,经常是一大早,村部门口就放着村民们送来的蔬菜,也不知道是谁送的。

他还说徐书记的厨艺非常好。为了节省时间和开支,上班期间,村干部们都在村部吃饭,买菜烧饭全是徐书记一个人。徐书记的厨艺,对他的帮扶工作也起到很好的作用。一次村里清塘,涉及到几户村民的地,徐书记就把那几户村民喊到村里,自己拿钱买菜、买酒,亲自下厨。几户村民很受感动,觉得徐书记很尊重他们,纷纷表示:徐书记,你为我们老百姓办事,我们没理由不支持,你说怎么干就怎么干。所以,有徐书记这样的好队长、好书记,我们村的扶贫工作很顺利。
听了这些,我很敬佩徐书记,决定亲自拜访他。
6月24日(周一)一大早,我便如约来到了大集村村部。徐书记也早早地从城里的家中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在扶贫工作队的办公室里,我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我问徐书记大集村为何被定为贫困村?工作队到村里以后,是如何开展扶贫工作的?对贫困户采取了哪些帮扶措施?收到了怎样的成效?徐书记便滔滔不绝地叙述起来。
他说:我们大集村有288户,目前有1177口人,耕地总共1163亩,人均不足一亩地。大部分土地在汤渔湖湾内和柳河两岸,土质条件和灌溉条件,都比较适宜种植蔬菜,但其中有四百多亩是柳河边的滩涂地,容易受涝。我们村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蔬菜的收入。但以前,村民们的蔬菜种植,是一家一户分散种植、露天种植的模式,缺乏市场调研,没有统一规划,不能形成规模,蔬菜生长的周期长,且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市场供求的制约,规避风险的能力差,常常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而造成农民增产不增收。同时,村内的沟、渠、路等水利和交通设施不完善,也没有和蔬菜种植的生产模式形成配套,因而,蔬菜的运输和销售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这并不是大集村致贫的主要原因。我们大集村的贫困户,基本都是因病因残造成的。大集村被评为贫困村,一方面是贫困户数和贫困人口数占比高,另一方面是大集村以前没有集体收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空白村’,但实实在在讲,我们大集村的村民都是非常勤劳能干的。为增加收入,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尽量减少粮食作物的面积,把大部分土地改为种植蔬菜瓜果。但是,往往并不能得到应有的收益。

我们工作队到村里以后,经过调查走访,我发现,如果把村里的水利设施搞好了,凭着大集村民的勤劳能干,致富不会有多大问题,但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种地的正常收入。近几年,天不随人愿,不是涝就是旱,去年我们大集村的滩涂地就被淹了三次。西瓜都结好大了,茄子、辣椒、西红柿,都能卖了,一场大雨,整个全完了;葱呀芜荽呀芹菜呀,满地绿油油水嫩嫩的,看着好喜人。可一场大水一淹,全烂了,你讲多心疼人。本来,大集村的土地,大部分都是种蔬菜,因为蔬菜的经济效益比种粮食要高好几倍。就目前而言,如果蔬菜种植顺利的话,陆地蔬菜一亩地一年收入万把块钱是没问题的;如果是大棚蔬菜,一年有两万块钱左右的收入。所以,我来了以后,第一弄清贫困的原因,第二,寻找增加收入的办法。大集村在行洪区内,许多事情想干没办法干,那么我们只有就着农业讲农业,就着蔬菜讲蔬菜,所以,我们要保证蔬菜种植的稳定收入。于是,我们首先挖了排水渠,滩涂地被淹的可能性小了,村民蔬菜种植的经济损失就小了。去年年底的时候,又来了好消息,市里给整个潘集区拨款两千零八万进行水利设施整治,潘集区这次就针对汤渔湖行洪区。区里把这两千零八万全部给了高皇。高皇镇就利用这个资金,把水渠全部清理整修了一遍。虽然修的全部是土渠,没有硬化,但这个搞好后,对我们湾地增收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年虽然也下了几场大雨,但我们的滩涂地一次都没被淹。其实,扶贫工作不需要太大的改变,只要你能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扶贫工作就做好一半了。对于大集村来说,我所关心的就是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的建设,这两项做好了,对我们来讲,扶贫工作就做好百分之八十了。
听了徐书记的介绍,我对徐书记关心人民疾苦的工作态度,以及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大加赞叹。我说:“大集村群众会永远记住您,大集村的贫困户会永远感谢你,是你带领他们走上的致富的道路。”徐书记却憨憨地一笑说:“上级信任我才把扶贫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我没有理由不把它做好。我也应该感谢大集村的群众,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农民真诚朴素的感情!”

告别徐书记,我决定到村子里转转。在大集村的中心路上,正遇到一个六十多岁的菜农拉着一三轮车嫩绿的大葱从地里回来,我过去跟他搭讪:“你家这葱长得真好,这一车能卖不少钱吧?”他停了车,咧开缺了一颗门牙的大嘴,笑呵呵地说:“葱今年一直价钱不错,现在还能批两块多一斤来。俺这一车,三百多斤,七八百块钱。俺家这葱是夹滩地上壅的,浇水方便,所以长得排场。葱这东西虽然受干,但要是缺水,叶子就好现白斑,也卖不上价;要是受淹了,就好烂根。这两年,多亏市发改委,多亏了徐书记。徐书记就是俺们的救星,人家一来,就帮我们修渠,修路,争取补助,小滩地也不得受淹了,种菜能保证收益了;三轮车直接从地里骑到家门口,你看现在种菜制菜多方便。”听到我俩的谈话,旁边的几个村民也围了过来,加入谈话行列。有个村民说:“要不是扶贫工作队给俺们修渠、修路,又给俺家拨了扶贫资金,帮俺家建蔬菜大棚,俺家这贫困户的帽子还不知道要戴到什么时候咧。”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拉葱的村民又接着说:“俺家以前也是贫困户,这两年,靠种大棚蔬菜也脱贫了。真多亏了扶贫政策好,多亏了徐书记他们。”
离开村民们,离开大集村,我的心里一直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