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用户][帮助





微信封面.jpg

承办单位:淮南时尚光线传媒 关键词检索:
网站首页 | 纪实图片 | 县区图片 | 行业图片 | 社会团体 | 时尚娱乐 | 摄影艺术 | 会员作品 | 活动集锦 | 习作随拍
我为淮南写首诗 百姓看新华 书法绘画 国际国内 防控专题 情满中秋
>>信息之窗: 更多信息>>
首页 >> 产业引领,资金帮扶,打赢脱贫攻坚战
产业引领,资金帮扶,打赢脱贫攻坚战
文章来源: 作者:武梅 [查看该作者其它文章]
发布时间:2019-08-24 21:02:24 浏览:1794

    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工程,是一场没有销烟的战争。必需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多方努力,把脱贫攻坚任务落到实处,才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在这场战争中,扶贫工作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QQ图片20190824081351.jpg

                       朱岗村新村部

听说淮南市市场监管局(原淮南市工商局)驻潘集区高皇镇朱岗村扶贫工作,为朱岗村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我便与朱岗村书记程龙永取得联系,提出采访驻村工作队的要求。他很爽快地答应为我联系。由于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家敏因事请假,驻村扶贫工作队扶贫专干舒军生接待了我。

    630上午8点多,在朱岗村扶贫工作队办公室,我与舒军生进行了交流。

舒军生是一个瘦瘦高高的年轻人,穿着一套黑色短运动装,一双黑色皮凉鞋,戴着眼镜,文气中透着朴实和干练。他细细的眼睛里,始终透着亲切的微笑,说话和蔼而谦逊,一看就是个实干的人。

QQ图片20190824075341.jpg

               作者与舒军生合影

他首先告诉我,市场监管局负责朱岗村扶贫工作,已经是第二届了。第一届队长王军,在村里工作三年以后,村里的贫困户也好,群众也好,对他都产生了感情,都舍不得让他走;单位领导也考虑到他扶贫工作干得有成效,也希望他留下来,继续开展扶贫工作;而他自己对这里的一切也产生的感情,就留下来,和第二届扶贫工作队员们一起开始了驻村扶贫。

接着,舒军生就给我介绍了他们扶贫工作情况。他说:我们是20174月到村里来的,一转眼也两年多了。这次驻村扶贫,陈家敏副局长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由于我们副队长王军在村里工作的时间长,在群众中威望比较高,群众信任他,为我们驻村开展工作打好了群众基础,所以,我们工作得很愉快,很顺利。朱岗村被评为贫困村,一是以前村集体收入为零;二是因病、因残、因缺少劳力造成的贫困户多。朱岗村全村有3个自然村庄,劳动、磨盘、朱岗,14个村民组,总户数673户,总人口2585人,耕地2982亩。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现有64户,人口155人。 

朱岗村基础差、底子薄,2017年以前,是个标准的“空白村”,仅靠上级政府支持的各项工作经费维持日常工作。我们工作队来到村里后,陈家敏队长带领我们进行了几个月的逐户走访。通过摸排,了解了朱岗村的情况以后,我们决定结合朱岗村的实际,从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基本资料整理、党组织建设、双基建设、新农村建设几个方面入手开展工作。我们的基本思路是:找准“根子”、开好“方子”、走稳“路子”。具体到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QQ图片20190824075337.jpg

             朱岗村的农民书屋

  一是在“细”字上下功夫,科学制定脱贫计划。科学的计划是成功的保障。驻村初始,我们并没有急于开展工作,而是通过问诊把脉,找准脱贫致富路子。我们走村串户与群众座谈交流,了解全村的产业发展现状,与群众共同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在此基础上,明确朱岗村发展的总体思路——“绿色生态引路,特色产业突破,基础设施升级,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富裕”。于是,在镇党委政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和村支两委共同制定了《朱岗村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和《朱岗村特色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特色产业发展目标:即“经过4年(20172020 年)努力,全村特色产业绿色蔬菜种植累计新增500亩,总规模稳定在1000亩以上,基本实现最佳适宜区全覆盖;对现有种植业基地加强综合管理措施,提高产能,使一半以上面积实现提质增效。根据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市场导向的原则,我们已经引导成立了淮南市鑫发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带动作用,推进绿色蔬菜标准化种植。现在全村绿色蔬菜种植已经初见规模,全村规模以上蔬菜种植户191户,特色产业参与率达29.61%,蔬菜种植面积847.5亩,种植率达31%;各类蔬菜产量362.56万斤,总产值527.17万元,全村人均增收2059元。同时,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全村村庄水泥路率、自来水入户率、电网升级入户率、广播电视综合入户率均达到了100%

微信图片_20190626113928.jpg

 精准扶贫劳务输出推介培训会

二是在“准”字上下功夫,真正落实精准扶贫。关于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扶贫工作,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像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虽然“输血式”扶贫具有雪中送炭之功效,但这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坚定贫困群众致富的信心,增加贫困群众的自我“造血”功能,才是扶贫工作的最终目标。于是,我们对全村贫困户全部进行分类产业扶持,因户施策,提高收入。有种养殖经验和能力的,我们鼓励他们自主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没有劳动能力的,我们帮助申请小额贷款,入股本地企业,贫困户获得了分红受益,本地企业也因为资金注入,可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带动周围群众。

微信图片_20190626114027.jpg

  精准扶贫培训会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我们工作队在全村营造出良好的扶贫工作氛围。新华网、《安徽经济报》、《淮南日报》、《淮南扶贫开发专刊》都刊登了题为《“智力造血”助力“精准扶贫”》、《“扶智”+“扶志”助力精准扶贫》的文章,把我们工作队“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工作思路做了广泛宣传。

三是在“实”字上下功夫,落实帮扶职责。工作队入驻以前,朱岗村集体经济空白,2016年,我们单位出资6万元,配套区政府扶贫资金,建成一座60千瓦村集体光伏电站。2017年,单位又自筹资金42万元为村集体再建一座60千瓦光伏电站,确保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2018年,我们又从局里争取5.6万元,支援朱岗村新村部购买办公家具。2019年,工作队从局里争取到资金20万元,开展村内废弃沟塘改造工程,改善村居环境。同时,我们又积极联系企业来村开展公益帮扶活动:启明公益基金会向朱岗村捐资扶贫,合计捐资款物16.7万元;鑫马公司等社会力量为朱岗村大学生捐资助学,合计帮扶金额5.4万元。2017年,我局职工为村里重病贫困户马飞家捐款1.5万元。年底,单位又筹款1.2万元,为朱岗村贫困户送去慰问金。

QQ图片20190824081359.jpg

    干净整洁的会议室

四是在“帮”字上下功夫,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到目前为止,我们为全村24户贫困户申请了危房改造项目,共计补贴资金25.66万元;帮助全村15户贫困户家17位学生申报各项教育扶贫补助;帮助全村1519位贫困户,申报各种医疗救助,享受“351”、“180”各种医疗扶贫政策和救助政策,去年一年合计报销、补助27.73万元,单户比例最高达到97.4%。目前,朱岗村贫困户已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五是在“合”字上狠下功夫,凝聚合力促进“双基”发展。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潘集区委、区政府,高皇镇党委、政府高度支持朱岗村“双基”建设。2017年以来,在全村接通自来水的基础上,工作队积极协调各级资金投入近400万元,其中实施的基础设施类项目总投资309万元:朱岗村环村路建设项目(10万元)、朱岗村环村下水道建设项目(35万)、村内主干道陈设路维修工程(82万)、文化广场及附属体育设施建设项目(66万)、新村部改造项目(30万)、村内排水沟渠改造项目(86万元)。尤其是新村部的改建项目,原先不足2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改建成近1000平方米,拥有便民服务大厅、党员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齐全的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随着在全村主干道栽种82颗桂花树和50颗梨树,朱岗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微信图片_20190626114004.jpg

           朱岗村主干道

我俩正交流着,程龙永书记走了进来。他满怀感激地对我说:“我们村能有现在的局面,多亏了工作队给我们的扶持和帮助,你看我们现在的村部办公楼、办公设备、光伏电站、环村道路、文化广场、运动场,在全镇都是一流的。接着,他们带我参观了朱岗村的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健身房、阅览室、光伏电站等。我也对眼前的一切赞不绝口。

QQ图片20190824075331.jpg

        健身房内的健身器材之一

在村部的大院里,程龙永书记指着路两边的光伏电站告诉我:路西边的这个电站,采用的是新技术,太阳能板会跟着太阳转动,像向日葵一样,这样,大大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发电效果也更强。目前,光这两座共计12KW的光伏,就能为我们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我们朱岗村再也不是原来那个又穷又脏又乱的贫困村了。

QQ图片20190824081355.jpg

        朱岗村光伏电站

对于以前的朱岗村,我并不陌生,脏、乱、差是我对它的印象。曾经有一次,我到一个贫困学生家家访,因为前一天下过雨,那天虽然雨过天晴,但村内的道路却是一片泥泞;那个学生家的房子更是破败不堪,院子里一趟泥水。因为他家屋子漏雨,我去时,他妈妈正在往院子里拴的绳子上晒被淋湿的衣物。那天的一趟家访,我新买的皮鞋,基本报废。

离开村部,告别舒军生和程龙永书记,我决定亲自感受一下朱岗村的变化。

沿着一条新修的水泥马路,我骑车进了村子里。因为是上午,村民大都下地干活去了,村子里很安静,只听见几声稀疏的狗叫声。在一户农家小院的大门楼底下,五六个老人正在闲聊着。我停下来和他们搭讪:你们朱岗村的路修得真好……我刚一开口,一个抽着旱烟袋的八十多岁的大爷就接上了话茬子:这不多亏了市里派来的工作队,全是人家给我们修的,王军、陈家敏、舒军生(老人直呼其名,我听出的是家人般的亲切),人家几个人真是来为俺们老百姓办事的。你看看俺们这路,原来下雨天俺们这些腿脚不好的人根本不敢出门,怕滑栽倒。你看现在可好,什么时候也不怕滑栽倒了呀!又一个老人指了指不远处的排水沟说:这水沟以前又脏又臭,人家工作队一来,就弄挖掘机来帮我们清理了,你看现在沟里水都滴溜溜清。又一个老人往西南方向指了指,说:你去俺们村的体育场看看,修得多排场,俺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没想到,俺们农村也有这么漂亮的体育场。经常有外面的人到俺们这里来打球比赛。一到晚上,体育场上就热闹了,跑步的,跳广场舞的,小孩玩的,跟城里差不多。

微信图片_20190626113938.jpg

                     新修的运动场

顺着老人的指点,我找到了朱岗村新建的体育场。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一个贫困村子里,有这么高大上的一个体育场。湖蓝色的塑胶场地;两边看台上色彩鲜亮的坐椅,整齐地排列着;标准的篮球场、漂亮的篮球架,给我身处异地的感觉。

篮球场上,有一个人独自在打篮球。我走过去一看,竟是从我校退休的体育老师。我说:“程老师你也不怕热,这时候还在打球。”他回头看是我,很吃惊。我说:“我就是专门来参观你们村的运动场的。”他好像突然来了精神,骄傲和自豪感溢于言表:“你想不到我们村有这么漂亮的体育场吧?不敢讲在全市,在潘集区应该没有能比的。”我和他开玩笑说:“是专门为你修的吧?领导知道你喜欢打篮球。”他笑着说:“我可没这么大面子。这是扶贫工作队给全村老百姓带来的福利。不过,倒真是对我最有利,没事我就来撂两球,浑身舒坦。”我说:“你们朱岗村这么漂亮,等我退休了,来你们村租个房子养老。”他说:“我租房子给你住,不收租金。”我俩都笑了。突然想起我还有最后一节课,便匆匆离开朱岗村。但朱岗村的崭新面貌,却已印在我的脑子里。

 


关键词:

评论列表

你好,请 登录或者注册 后再进行评论。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投稿需知| 下载说明|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广播电台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hnpictures.com
淮南图片网 版权所有 地址:淮南市阳光国际城南区7号楼507室 备案号:皖ICP备15022074号-2 网站特聘律师:胡蓉
电话:13505548206、18949682288 邮箱:1147587489@qq.com 技术支持:淮南讯网
返回顶部
 
在线QQ
联系电话
13505548206
联系电话2
18949682288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