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用户][帮助





微信封面.jpg

承办单位:淮南时尚光线传媒 关键词检索:
网站首页 | 纪实图片 | 县区图片 | 行业图片 | 社会团体 | 时尚娱乐 | 摄影艺术 | 会员作品 | 活动集锦 | 习作随拍
我为淮南写首诗 百姓看新华 书法绘画 国际国内 防控专题 情满中秋
>>信息之窗: 更多信息>>
首页 >> 又到瓜果飘香季
又到瓜果飘香季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曹多根 [查看该作者其它文章]
发布时间:2020-06-15 20:46:29 浏览:1179

       又到了瓜果飘香的丰收季,周末,我与爱人、孩子一起拿着淮矿农品服务卡到家附近的供应点选购,看着琳琅满目的农产品,自己很是欣喜,孩子在五颜六色的瓜果前也很是兴奋。我在每一样农产品前徘徊,将大米、糯米、面条、玉米和瓜果等逐个挑拣了一遍,不知不觉购物的板车已经装不下了。

       妻无奈地说:“每次过来都是买这么多,吃不完就不停地送,到哪里都说是自己工友种的。”我笑着说:“我是农村出来的,对粮食有特别的感情,多买点给别人也是传递一下集团公司发展的味道,这么绿色健康的东西,别人吃到嘴里了,肯定会说好吃。我想这也是作为集团公司一份子值得骄傲的事。”

       曾看过作家杜昌华的一篇文章,他说饥饿是有记忆的,是深入骨髓的,饥饿怪兽追捕着他的一生。我想自己对每种食物的无比珍视也许就是源自于自己爹爹(淮河两岸称呼父亲的父亲叫“爹爹”)的记忆,这种记忆铭刻于他的每一个细胞,甚至也遗传给了我,以至于自己吃饭时哪怕浪费一粒米都有一种负罪感,更看不得别人满桌的食物浪费,总有种上前统统吃掉的冲动。

       爹爹生于1922年,是农历壬戌年,出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命运注定是多舛的,种种痛苦的记忆和苦难的伤痕折磨他的一生。爹爹生活的地方叫“湾里”,就是两道淮河支流之间用坝子围起来的地方,特殊的地理原因导致这里不抗旱,也不抗涝,农民的衣食生活全部靠天收。当时有句顺口溜:“曹家湾,曹家湾,十年倒有九年干,一年大水淹了湾,单被改成裤子穿。”所以,这里是不养闲人的,每年农闲或者受灾的时候,有力气的外出觅食,没力气的沿着淮河一路来回乞讨,老人们常说沿着淮河无论走多远都能找到回家的路。以至于后来,就算家里过的比较殷实了,他还是忘不掉种种痛苦留下的深刻记忆,总是喜欢跟身边的人说起他种种关于饥饿的记忆,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洋面”的故事。

       爹爹17岁开始就到淮南九龙岗矿谋生,那时就是跟着同村人到煤矿附近的矸石上山“淘炭”,就是从废弃的煤矸石中捡一些遗漏的煤炭,说是“捡”不如说“抢”更为恰当,因为当时附近农村靠这个吃上一口饭的也是不在少数。爹爹十来天的辛苦积少成多后,就用架子车拉到上窑街上一个固定的地方换成“洋面”(当时农村石磨生产的叫细面,机器生产的叫洋面)。爹爹说那时粮食比钱更值钱,因为洋面可以吃,洋面口袋可以做成衣服,这是关乎一家老小吃穿的头等大事,有一次运送洋面回家的经历更是刻骨铭心。

       当时架车很少,往往一辆就是一个村的财富,都是轮换使用运送煤炭的,所以换来的洋面再重也是必须得自己从上窑街上背回家,这一路加上过两道淮河大概五十多里。记得我曾问过爹爹:“你为什么背,用挑子挑不是更省力气么?”他回答得很简单:“因为挑需要两个面口袋。”八月份的天气是酷热的,仿佛要榨干太阳底下这些可怜人身上仅有的水分。那一天爹爹像往常一样,用十几天的劳动换来大半袋洋面,由于爹爹想要面口袋又被老板扣除了一瓢,所以后来爹爹对那个老板的不地道一直耿耿于怀。回家的路是欣喜的,以至于忘记肩上的辛劳和头顶的烈日,爹爹常说那时扛起的是命,一想起家里有人还饿着肚子,不知不觉地就会小跑,每跑一段路,他都会停下来,从路边找点干草垫在肩头,因为时间一长汗水就会透过布袋浸透洋面的。

       八月的天气就像孩子的脸,一会儿一个表情,让人捉摸不透。回家路上的这场暴雨下得毫无征兆,就像是有人故意从天上倒下来一样,连乌云和闪电都没有。眼看就要到家了,但是看着湾里那到处像从地下冒出来的流水,爹爹不知所措。家就在坝上,身边无处遮挡,水流从坝上奔下,瞬间淹没了小路,连同泥水一起力度就更加大了,爹爹只有脱下他那仅有的搭衫牢牢护住了面口袋,一步步向前挪。爹爹后来说,几十年后他依然清楚地记得当时他走的每一步。好不容易快到坝上,却发现脚下的泥土早已被雨水冲刷得无比蓬松(老家是沙土地),脚踩在上面就像踩在流沙上一样使不上劲,一个趔趄歪倒在地上。爹爹下意识地手脚并用,抱住了面袋,连人带口袋再裹上泥浆混成了一体,像一个泥球一样滚下了坝子,幸好坝下那颗柳树挡住了他。袋子里的面经过雨水的冲刷早已经变成了面筋,像个泥鳅一样抓不住,爹爹拼命地用双腿夹住面袋,双手死命地抱住了那颗树。爹爹经常说,那一次自己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只记得再次睁开眼时,雨不下了,天也黑了,自己用了最后的力气把面袋拖回了家。那一次过后,爹爹病了很久,病愈后,十个手指头再也伸不直了。

       我曾经无数次问他把面袋拖回家后的场景,但是他却只字未提,只是说那一次他是第一次吃到面筋,配合着盛夏的辣椒,吃到嘴里的是他吃过的最大的美味。甚至2006年在弥留之际,他还是提出了自己最后的要求,想吃辣椒炒面筋。

       这么多年过去了,回想起爹爹说起这个故事的点滴,我想是有寓意的。他的故事里没有儿女情长,没有不满和抱怨,有的只是作为一个男人为了这个家在那段苦难岁月里所作出的挣扎,哪怕是最艰难的时刻也没有忘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直在努力奋斗着!

       六月是丰收的季节,今天我再次来到了因生态改造变成“淮上江南”的“二道河”,我闭上了眼,仿佛闻到了幸福的味道,那是披满金黄麦子土地的味道,那是鱼虾满塘、瓜果飘香的味道,我想这里面一定也有爹爹的味道。他一定在天上无时无刻不在凝视着这块深厚无言、承载梦想的土地。儿孙们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挥洒着汗水、收获着幸福,日子也越来越好。我想,如果他看到我们现在这样也是无比满足的!

     作者单位:淮河能源集团煤业公司朱集东矿党委工作部

timg.jpg

声明: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键词: 又到瓜果飘香季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投稿需知| 下载说明|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广播电台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hnpictures.com
淮南图片网 版权所有 地址:淮南市阳光国际城南区7号楼507室 备案号:皖ICP备15022074号-2 网站特聘律师:胡蓉
电话:13505548206、18949682288 邮箱:1147587489@qq.com 技术支持:淮南讯网
返回顶部
 
在线QQ
联系电话
13505548206
联系电话2
18949682288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