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用户][帮助





微信封面.jpg

承办单位:淮南时尚光线传媒 关键词检索:
网站首页 | 纪实图片 | 县区图片 | 行业图片 | 社会团体 | 时尚娱乐 | 摄影艺术 | 会员作品 | 活动集锦 | 习作随拍
我为淮南写首诗 百姓看新华 书法绘画 国际国内 防控专题 情满中秋
>>信息之窗: 更多信息>>
首页 >> 致富路上的女强人
致富路上的女强人
文章来源: 作者: [查看该作者其它文章]
发布时间:2020-12-31 10:34:22 浏览:2173

致富路上的女强人

——记陆家湾家庭农场主陈翠红

武梅

      著名女作家丁玲说:“女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这几句话,写出了女性虽外表柔弱,但只要有信念有追求,就会无比强大的特点。

中国的女性,特别是新中国成立的女性,更显示出了强大的事业心和建设能力。所以,毛泽东曾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并迅速响彻大江南北。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女性,在各行各业,做出了或正在做出巨大的贡献,创造了或创造着奇迹。她们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家庭创造了幸福生活。

镇妇联主席孔云给我介绍,在高皇镇光明村,有这样一位女强人:她叫陈翠红,现年44岁。虽然还很年轻,但她已做了将近十年“淮南市陆家湾家庭农场的农场主”,经营着一个二百多亩的家庭农场,每年为家庭创造着150万左右的收入,还带动了周边的几十个农户摆脱贫困,走上致富的道路。因此,2014年,她的农场被评为安徽省示范家庭农场;2017年,陈翠红又被评为安徽省青年农场主。她是村民们口中的女强人。我便提出去见见这位女强人,看看她的家庭农场。

微信图片_20201231102605.jpg

2020年12月22日,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上午,我们参观了陆家湾家庭农场,采访了陈翠红。

我们到达光明村时,已近中午。我们把车停车在路口,等待村妇联主席陆友珍,让她带我们去见陈翠红。不一会,陆友珍到了,我们打算上车。只听陆友珍指着由北向南开过来的一个电动三轮车说:“回来了,回来了。”说话间,三轮车近了,陆友珍喊开三轮车的女子下车。可三轮车并没停下来,只传来一句话:“我把她们送回去就过来。”载着七八个妇女的三轮车,便从我们身边开了过去,向村里驶去。陆友珍便让我们上车,说要带我们去参观陈翠红的蔬菜大棚。我们的车沿着一条南北水泥路往北开。水泥路的两边,是连成一片的蔬菜大棚。我问陆友珍:“这些大棚是陈翠红家的吗?”她说是的,但你们要去看那几个最大最高的大棚。

微信图片_20201222194312.jpg

我顺着水泥路往北看,不远处就是恢弘的淮上淮河大桥。在离大桥不远的地方,我们的车停了下来。下车一看,几个钢架大棚,明显比周围的大棚又高又宽,它们鹤立鸡群一般矗立在一群蔬菜大棚中间。进到里面,更叫人惊叹。大棚全由粗大的三角钢构建而成,从里面看,一眼望不到头,感觉有好几亩地。虽然外面正值三九严冬,大棚内却温暖如春。里面栽种着一畦畦辣椒,辣椒畦上,贴地蒙着一层塑料薄膜。辣椒秧已长有半尺来高,绿油油的,带着盎然的春意。蹲下身子细看,每棵辣椒秧顶端的枝丫里,都已长出簇簇细碎的花骨朵,还有的辣椒秧上已开出了零星的洁白的小花,在冬天里显耀着它的生气和活力。

微信图片_20201231102530.jpg

这时,陈翠红开着电动三轮车也到了。她是那样的朴实,朴实得让人无法跟一个农场主联系起来:一条短马尾随意地束在脑后,上身穿着一件蓝、灰、红三色搭配的廉价的类似于家居服的棉袄,下身一件普通的黑色裤子,脚上的大口布鞋,沾满泥土,鞋面上有一道明显的折痕,显得那样陈旧。乍一看,她给我的感觉有五十来岁,但仔细一看,眉眼间,还透着秀气和年轻的气息。但她给人的整体印象,就像这地里生长的一棵辣椒秧一样,柔弱而不娇艳。我们便在大棚里交谈起来。

微信图片_20201231102558.jpg

我问她创立家庭农场的初衷是什么?农场有多大?

她告诉我:原先她和爱人陆汪一起经营“淮南市汤渔湖生态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但后来她想,我们光明村,地处汤渔湖湾内,土质好,土地肥沃,适合发展蔬菜生产。再说我想,男人能干事业,我们女人为什么就不能自己干份事业呢。那时我就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于是,2013年5月27日,我就成立了“淮南市陆家湾家庭农场的农场”,主要从事蔬菜和粮食种植。现在,农场总共有两百多亩地。其中,蔬菜大棚占地100多亩,粮田近100亩。

像这种大的钢架大棚是七个。建这样一个大棚,就得40多万。其他的都是八米宽的和六米宽的,一共大概有80个左右。"

微信图片_20201231102611.jpg

我问她主要种了哪些蔬菜,销售渠道是怎样的?

她说:“这几年,我们都是主打螺丝椒。特别冬季,只种螺丝椒。夏季除了螺丝椒,还有西瓜和香瓜。主要销售到外地,近处的有合肥、六安、寿县、蚌埠等;外省的有上海、湖南长沙、江西平乡等地。“

我很吃惊,也很疑惑,这么多大棚,一百多亩辣椒,到成熟的时候,采摘是多么难的事情,要多少人工才能忙得过来。

对于我的疑问,陈翠红是这样回答的:“辣椒采摘的工作量确实很大。大面积成熟的时候,一次就能采摘上万斤。所以,大量采摘的时候,我每天都要雇一百多人,每人工资是一天60块,一天的人工工资就要大几千,上万块。"

微信图片_20201222194436.jpg

这时,陆友珍又给我们介绍说:“陈翠红是个女强人,这些年,她自己致富了,也带动了我们村不少人家致富。她的农场常年从业人员有36人,其中有6人是贫困户。那些年龄稍大的,家里离不开的妇女,还有一些男同志,都不需要外出,也不耽误家里的活,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像那几个贫困户,一年到头在农场里干活,每年都有不少的收入,现在他们都脱贫致富了。所以说,提到陈翠红,大家都说她是我们村致富的带头人,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2017年,她被评为安徽省青年农场主,到省城学习了几个月。通过学习,她掌握了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回来以后,干劲更足了。这两年,她又扩大了种植规模,调整了种植结构,农场经营得越来越好,收入也越来越高。我们光明春的很多农户都跟着沾了光。她一个人管理这么大一个农场,还每天和工人们一起在大棚里干活,确实是个女强人。"

微信图片_20201222194406.jpg

我又问陈翠红整个农场全年营利有多少?她很平淡地笑了笑说:“大棚蔬菜每亩全年收入一万五到两万块,陆地作物每亩最多收入2000块。除去成本及其他开销,全年收入在150万左右。“平淡的话语间,带着自信和骄傲。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能撑起这么大的摊子,我打心眼里佩服。孔云主席也直夸陈翠红能干,是女中豪杰。

从大棚里出来,放眼望去,水泥路的两边,蔬菜大棚连成一片,望不到头。我突然想到,这么多大棚,灌溉、施肥等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

陈翠红告诉我,农场采用的是科学种植法,建有三个水泵房,每小时可以出水60立方,完全可以满足灌溉需要。每个大棚里都安装了滴灌带,自动灌溉;施肥也都是通过滴灌带施液态肥。需要灌溉和施肥的时候,只要电闸一开就行了。这样既省水省肥,增强了灌溉和施肥的效果,有利于蔬菜高产。

我实实在在地被眼前这个朴实的妇女的能量震撼着了。新时代的妇女,何止“能顶半边天”,她们的力量,也足以撑起一个世界。


关键词:

评论列表

你好,请 登录或者注册 后再进行评论。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投稿需知| 下载说明|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广播电台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hnpictures.com
淮南图片网 版权所有 地址:淮南市阳光国际城南区7号楼507室 备案号:皖ICP备15022074号-2 网站特聘律师:胡蓉
电话:13505548206、18949682288 邮箱:1147587489@qq.com 技术支持:淮南讯网
返回顶部
 
在线QQ
联系电话
13505548206
联系电话2
18949682288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