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之随想
一一一寿县冬日采风散记
蔡振立
那一日,淮南图片网寿县分站组织了寿县冬日采风活动,第一站便是报恩寺。
报恩古寺原是皇家寺院。据说,唐朝时由玄奘法师监造,历史十分悠久。寺内两棵一千三百多年的古银杏树,便证明了这一点。
站在寺院大门前,同行的王胜利先生望着写着‘报恩禅寺"四个现代隶字的牌匾问我:“报恩寺为什么叫报恩寺呢?”
我答不上来,不知,也没有找到知晓者解答。
驱车离开了报恩寺,报恩寺几个字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我想,不管报恩寺的名字里有着怎样动听感人的故事,但它应该不出佛教“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的说法。
现代人喜欢讲感恩,讲感恩一切。
这本是好事。
但不少人并不知道究竟要感什么恩。这就不免有感恩口头派之嫌了。
一个恩字,因心成恩,感恩是要发自内心的。
首先要知恩,然后才能感恩,不知恩,你感的什么恩呢?!最终当然是要报恩,知行合一,要落实到行动上。
佛教里讲的是很清楚的,每个人,都要报四重恩。
一是父母恩。是人皆有父母。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若是一个人不知感恩父母,孝顺父母,报答父母,虽然他嘴上不离感恩二字,但你会相信他的感恩吗?!
二是国家恩。我们今天能够过上这样安定祥和繁荣昌盛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共产党人,抛头颅洒鲜血不断奋斗牺牲换来的。看看那些战乱国家的人民,再看看我们国家的和平生活,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国家,感恩党吗?!我们应该好好生活,认真学习,努力工作。把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报恩祖国决心和行动,贯穿到自己的一生!
三是众生恩。广义讲,世上万物皆有灵性。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自然万物,各种生灵,都是你我能够良好生存的客观环境。我们的良好的生存,都是因为有它们。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环境保护的事业中来!参与就是感恩!狭义的众生,指的是人类,我们能活在世上,是因为谁都离不了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常怀感恩报恩之心,就无法和平共处。
四是三宝恩。接触过佛教的人都知道,三宝指的是佛宝,法宝,僧宝,是我们获得智慧,证得菩提,了苦解脱的途径。佛,是觉醒了的人。是唤醒我们的教化者。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教化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相信因果,离苦得乐的四十九年。我们当感谢佛的教化之恩,并做个好人去报达佛。
从教化民众的角度来讲,释迦牟尼是佛,老子,孔子,穆罕默德,天主,基督也是佛或菩萨,他们各自随缘教化民众,一心向善,恩披世间!
因此,我们感恩,感恩一切,知恩图报!
此行虽未知报恩寺名字的由来,但一个恩字,让我想了许多,也算不虚此行。不知就不知吧,随缘了,给下次再来报恩寺留个念想。
是为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