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淮工程
寿县瓦埠湖双庙集镇段
现场纪实摄影
每遇洪涝之年、一片沼泽、杂草丛生、白浪滔天的寿县双庙集镇迎河村西大湾(引江济淮工程(寿县瓦埠湖双庙集镇段),如今,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鬼斧神工般的引江济淮工程(寿县瓦埠湖双庙集镇段)在这里徐徐拉开了序幕,



2021年入冬,引江济淮工程已初具规模,当地饱受洪灾之苦的许多的农民工积极参加奋战,他们感谢党和政府为自己及后代造福,展望引江济淮竣工后给他们带来美好的明天、美好的生活、他们披星戴月、冒着寒冷西北风,争分夺秒,早出晚归,中午在零下6度没有工棚的大坝上做饭吃饭,为工程早日竣工努力拼搏,人民创造历史,敢叫日月换新天。





笔者童年时代就在迎河村姚老郢渡过的,距引江济淮工程(瓦埠湖双庙集镇段)当地人号称(西大湾)2公里处,那时的记忆是模糊的,但“轰”的一声,接着就听到人们高喊“坝破了”在幼小心灵留下深深烙印,当时政府虽然组织全乡民工建有十里多长的大围,在那经济条件及农田排灌基础设施落后的年代,无力回天,洪水淹没农田,有隔几年发生一次,更有甚者能连续出现2年。


当地的老人们看到绿绿油油的秧苗或金黄色的稻谷一夜之间被汹汹的大水吞没眼里流下了辛酸的眼泪,父亲不堪忍受长期贫困的折磨,下定决心搬迁到7公里岗上亲戚队落户,搬迁的家庭又何止一户两户啊,姑娘们都不愿嫁到这个穷地方。




时过五十年,作为摄影人的我,已经第五次亲临老家的引江济淮工程(瓦埠湖双庙集镇段)当地人号称(西大湾)的施工现场,看到的是,一辆辆挖掘机、工程车在轰鸣奔跑,荒浮的湖两岸建起了高耸的大坝,大坝上是修筑宽阔的水泥路,坝内铺的是石板,坝外栽的草坪护坡,运输船(装石板及沙石)、采泥船(深处吸泥、已不再是过去千军万马锹挖肩抬,全部进入机械现代化时代)、在紧张有程序的操作,工人们在夕阳下劳动的身影,感慨万千,党和政府“以人为本”“人民至上”,造福人民,功在千秋,更有责任、有义务把这历史上号称“第二个大运河”的过去和现在及明天用影像记录下来陆续报道。


虽然报道的是引江济淮工程(瓦埠湖双庙集镇段)当地人号称(西大湾)的一段,但是,是整个国家级工程的缩影,作为历史的痕迹,吃水不忘挖井人,让我们的下一代懂得珍惜那美好生活,是先辈们与天斗、与地斗、与自然灾害斗,用汗水和泪水换来地,努力工作劳动,把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绘制出家乡新画卷。

展望引江济淮工程(寿县瓦埠湖双庙集镇段)当地人号称(西大湾)竣工后,为振兴乡村发挥了重要作用,打开了水上运输的黄金通道,开辟了闭塞的坝上交通运输,改善加快了瓦埠湖洪水之年此处的瓶颈式的流速流量,提高了集约化、机械化大型高效农业农场的防旱排涝,增产增收安全保障,促进林业、养渔业、畜牧养殖业迅速发展壮大,打造瓦埠湖岸边百里画航,旅游景区带,集旅游、观光、休闲一体化,幢景“六月江南风光”画卷这里徐徐展开,遥望那时金色瓦埠湖“恰似银河落九天”……。
文图/编辑 万前进
淮南市摄影家协会会员
淮南市旅游摄影协会会员
淮南图片网寿县分站特约摄影师
寿县摄影家协会会员
寿县融媒体中心特约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