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步和魏龙恩先生《谒英风阁》
淮上老骥
力拔山兮称世雄,功亏一篑失皇宫。
项庄舞剑失筹策,刘氏居关赖梓桐。
饮恨乌江羞父老,怜哀坐骑泪青瞳。
虞姬刎别恸心腑,撼地惊天曲竟终。
江苏宿迁是项王故里,项羽的出生地,秦朝时叫梧桐巷。康熙四十年立碑以为纪念。1935年建英风阁和槐安亭。项王故里既有汉代民居特点,又有宫殿式建筑风格。主体建筑为三进院落。前为高大的汉式石阙,象征项羽故居为帝王规格。中院以英风阁为主体,阁内为项羽高大塑像。四面墙上嵌着反映项羽生平十二幅浮雕,如项羽举鼎、吴中起兵、破釜沉舟、巨鹿救赵、鸿门设宴、垓下突围等等。

七律·《游英风阁》
魏龙恩(原玉)
盖世拔山逐鹿雄,沉舟破釜灭秦宫。
鸿门一宴翻棋局,梧雨千年泣巷桐。
莫怨楚歌闻四面,犹怜亭长信重瞳。
江山不爱多情种,自古妇仁无善终!
英风阁前面有霸王鼎,鼎高2.6米,直径1.9米。重8吨,鼎上铸铭文,记叙了项羽不朽的历史功绩,古朴壮观,气势雄伟。英风阁东西建有碑廊,东廊为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巨幅石刻,为著名书法家戚庆隆所书。西廊为当代知名书法家书写的历史名人歌颂项羽的诗作。

第三进院为花园式庭院,正面为故居纪念室,室内有虞姬像,室外有系马亭,亭内有石雕乌骓马;亭外有拴马槽。该槽相传为项羽饲养乌骓马所用,保存至今,可谓一绝。院内广植松柏、梧桐,以及四时花卉。

中院以英风阁为主体,阁内为项羽高大塑像。四面墙上嵌着反映项羽生平的十二幅浮雕,如项羽举鼎、吴中起兵、破釜沉舟、巨鹿救赵、鸿门设宴、垓下突围等等。英风阁前面有霸王鼎,鼎上铸铭文,记叙了项羽不朽的历史功绩。英风阁东西建有碑廊,东廊为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巨幅石刻。西廊为当代知名书法家书写的历史名人歌颂项羽的诗作。在项王故里还阵列着很多项羽战争时留下的兵器,以及项羽布局作战的战略图,还有霸王项羽与虞姬真挚不渝的爱情…..

景区内五步一廊,十步一景,英风阁、将署、槐安亭、乌骓马雕塑……处处留有关于项羽的历史印记。尽管时空已跨越两千年,尽管是静止的雕塑,项王故里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楚国八百年的兴衰变迁历史,彰显出西楚文化的独特魅力。就像李清照诗中所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从古到今,项羽重仁、重信、重义的精神一直存在,也让我们看到铁骨铮铮的汉子也有柔情,且此柔情只对一人。


项王故里的主体建筑,为面宽五开间、进深四间、三面柱廊的单檐庑殿式建筑。英风阁的正中尊置着项羽的石雕像,雕像两边的对联为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撰写。上联是:“当年初破秦军,诸候将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重瞳子。”下联是:“垓下悲歌虞和,拔山诗风旋不歇,长留仁爱一杯羹。”

那株相传为项羽当年手植古槐,虽经历二千多年风风雨雨,树貌奇古,枝干苍老,但仍枝繁叶茂,蓬勃挺秀,令人发思古之幽情,被美国一位植物学家喻为"天下第一槐"。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利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于乌江旁之前吟唱的诗歌《垓下歌》,形容英雄豪杰处于穷途末路,慷慨悲壮、不胜凄凉。这首英雄末路绝唱不知触动了多少英雄情结,也不禁痛心一名豪杰就此陨落令人唏嘘不已。对于项羽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书籍之中,在历史的文字中去了解这位豪杰英雄。当走进项王故里,与历史人物近距离接触时,不禁对这位闻名于世的武将心存敬畏。

项王故里坐落于江苏宿迁,被称为“西楚霸王”的项羽是楚国名将后代、秦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的的领袖,“拔山盖世”的英雄。后人为纪念项羽在康熙年间便在他的出生地宿迁立碑以作纪念,后经多次扩建修建,如今的项王故里总占地面积近959亩,建筑面积达35平方左右,无不处处彰显着楚韵汉风,尤其是广场上那高9.9米雄迈今古、提兵跃马的项王铜像,战马充满斗气,项王英姿飒爽。

项王故里是国家首家以项羽和项家文化为主题的项家宗祠,国家4A级旅游景区。整体建筑风格充满了楚地汉风又兼具了宫廷建筑和园林建筑特色。整个景区分为项王故里核心景区、梧桐巷传统街区、西楚大街商业休闲区、滨水文化休闲区、商业文化休闲区、滨河商业休闲区等六大功能片区。

项王故里核心景区为文化旅游为主要内容,三进院落的建筑由古城门进入后项府、项园、将署、项羽故居、项家宗祠、霸王古今馆、虞家老宅等十多个景点鳞次栉比。在院内的树木花卉也是处处点缀,而在景区内的项王手植槐,相传是由项羽在两千多年前亲手种植,如今历经风雨,这株古槐依旧枝繁叶茂,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据说项羽的衣包就埋在这棵桐树下,每当老的树干即将枯萎时,从其根部又发新枝,其顽强的生命力让世人惊叹,这也是项羽出生地梧桐巷的由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