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晨风文集感怀
文/高良
“高哥,你没事看看晨风的书,给他点评点评。”远在家乡的老同事豫西知名作家周天鹤打来电话。他长我几岁,总调侃我为高哥。 晨风,可我对他不熟悉呀,对他的作品也知之不多,从何处落笔呀!我对着电话埋怨他一头,可他丝毫不在意。
过了一段时间,我收到天鹤兄寄来的快递,打开一看,里面是晨风早期的作品集三本。他的电话又打过来,抽空看看,消化一下。
其实,对晨风的名字我有印象,只因缘浅未曾谋面。他多次来北京参加征文评选活动,屡屡拔得头等。对他的点滴都来自天鹤兄没事时的闲嗑。广东龙川人,经过商,任过镇党委书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畜牧兽医渔业局局长等职。喜好文学,酷爱写作,作品散见于报端,杂志。其人性格豪爽淳朴、热情儒雅、倜傥博文广识,只要一谈起他们的交往,各种故事、段子及往来的各种情节就源源不断奔泻而出……
对于文人之间的相捧,我向来不以为然,听听笑笑过去了从不当真。时下码字的太多,稍微能组织点文字,编个小文立意平平,见的平平就四处炫耀到处张扬,俨然以大师自居的人太多了。一个搞行政的,业余写作爱好者,能有什么好作品?对周晨俩人惺惺相惜我直接套用固有的思维。
然而,翻开晨风的早年文集,我很快发现自己主观思维错了,大错特错!其十几年前的作品细细品读还如醇酒,依然散发着弥香。他的作品明显不能归于快餐速食之流,有过时过气之虞。反有印证文章千古事之功能。他的散文清新流畅、文笔优美,把散文之形散而神不散表现得淋漓尽致,久远的散文读之依然有清风扑面之感。他的小说构思巧妙、情节跌宕,“包袱”抖落恰到好处,时代印记虽强,但对太史公来说绝对是最佳的素材。他的诗歌言简意赅、涵义隽永,能用寥寥数字表达出深沉、真挚的情感,其思想的高度、深度、力度使诗歌里的每一个字都闪烁的耀眼的光芒。他的报告文学基本上可以集文学性、可读性、新闻性于一体,其文中的主人公也在作者的娓娓陈述中风骨毕现,迥异于人,令读之人不忍释卷。观其文,晨风先生之文誉,绝非浪得虚名;察其行,晨风之做派,可为吾辈楷模。
晨风能在时下飞速发展的社会,既没懒政,时创佳作,实之不易也!曾有人说,搞行政的当作家纯属不务正业,两头不靠,即工作做不好,文章写不好。并以此为据对爱好文学的社会公职人员大加挞伐。晨风先生给其的大论做了一个反证和实证。此语何其缪也!古往今来优秀的文化作品好多都是司牧一方者的闲暇感喟之作,没见有几个人因为写文著书耽误政事而为言官所参。故晨风切忌不可为畸言所惑,耽于创作,大误也!
东南烟波浩渺兮,何日能真睹君颜!
(作者:高良 系光明网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