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用户][帮助





微信封面.jpg

承办单位:淮南时尚光线传媒 关键词检索:
网站首页 | 纪实图片 | 县区图片 | 行业图片 | 社会团体 | 时尚娱乐 | 摄影艺术 | 会员作品 | 活动集锦 | 习作随拍
我为淮南写首诗 百姓看新华 书法绘画 国际国内 防控专题 情满中秋
>>信息之窗: 更多信息>>
首页 >> 虞卫毅 | 寻访古龙潭
虞卫毅 | 寻访古龙潭
文章来源:原创 作者:虞卫毅 [查看该作者其它文章]
发布时间:2022-08-18 16:22:22 浏览:1062

微信图片_20220818162554.png


寻 访 古 龙 潭

虞卫毅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与寿州有缘,曾经多次到寿州沿淮一带踏访并写下多首与寿州有关的名诗,其中比较有名的有《淮上早发》《寿阳岸下》《硖山寺》《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寿春李定少卿出饯城东龙潭上》等。其中《寿春李定少卿岀饯城东龙潭上》一诗全诗如下:"山鸦噪处古灵湫,乱沫浮涎绕客舟。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虬。使君惜别催歌管,村巷惊呼聚攫猴。此地他年颂遗爱,观鱼并记老庄周。”诗题中所言之龙潭,应在寿州境内,因为古代寿州有寿春、寿州、寿阳三种称呼,诗题中点明“寿春李定少卿出饯城东龙潭上”,表明李定是以主人身份为途经寿春的苏东坡饯行。
按李定与苏东坡后期因政见不同而交恶,“乌台诗案”中苏东坡被构陷而下狱、而贬官的主要定案者就是李定,二人的恩怨说来话长,但是后期的反目为仇是历史事实。因此这首记游诗应该是苏轼的早期诗作,具体時间待考。诗中提到的“龙潭”应该是寿州境内的一处风景名胜。但是,直到现在,“龙潭”究竟在何处仍然是一个谜,仍有很多争议,并且难以定论。常见的说法有三种,一是安丰塘说,二是黑龙潭说,三是卧龙湖说。这三处景区皆在古代的寿春府境内,皆可行船。但是安丰塘在县城南隅,距县城较远且周边无山,与诗题不符,可以排除。
卧龙湖在县城之东,地处八公山腹地,周边有山有村落,且能行舟,符合诗中描写的景致。但是,卧龙湖距县城较远(约五公里),距淮河渡囗更远,与诗题中的“饯行”之意不甚相符。所以存有疑问,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黑龙潭在寿县县城西北十五公里处的淮河岸边,离凤台县城很近,仅一水之隔,地处凤台县城之东。这里山石嶙峋,潭边有石洞并有关于黑龙的传说,与苏诗中“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将烧燕出潜虬”的用典恰能形成映照。
为了考证确切,笔者曾骑电动车由寿县县城岀发到凤台淮河大桥边的黑龙潭原址进行实地考察。经踏访和考察,发现这里是淮河出八公山峡石口的转折处,淮河流经八公山時因山势阻挡而曲折婉转走了一个很大的“之”字形弯路,至硖石口可以说是穿山而过,从而形成山水相依相博的山水画卷,到黑龙潭地段時,山势已尽,前面是一马平川,水面也变得更加开阔,停船与上岸也更加方便,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黑龙潭周边有渡口、船坞、村巷和酒肆,成为古人宴游和送行的好去处。苏诗中的第三句“使君惜别催歌管,村巷惊呼聚攫猴。”写出了当时渡口繁华、友人惜别的情与景。从送別诗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是写记淮河岸边黑龙潭景致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虽然从地理方位上看,黑龙潭在寿县县城的西北方向,与诗题不符,但是黑龙潭在凤台县城之东,而自古寿凤一家,凤台在北宋属于寿春府管辖,据史料记载,由北宋直到元末,由于水患的原因,寿春府的府衙一直设在凤台县城,而到了清代,为了躲避水患和设立考棚、管理科考的方便,凤台的县衙曾经一度设在寿州城内,这是民间流传“寿凤一家”民谚的根源所在,因此,如果北宋时的寿春府府衙在现今的凤台县城,则李定在当時的寿春府城东的黑龙潭上为文友苏东坡把酒饯行,苏东坡借景抒情、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惜别诗以表谢忱乃在情理之中。因此,对这首诗中提到的“城东”历史方位,应该以当时的寿春府城所在地为准,而不能以现在的寿县城方位为准,这是我们解开这一谜团的主要准则和依据。
笔者为了解开这一谜案,专程到凤台黑龙潭实地进行考察,通过对黑龙潭周边环境与风物的考察,感觉这里过去应该是淮河上的一处名胜和宴游、送別之地。古代交通不便,长途旅行大多乘船走水路。黑龙潭上游一段山水相映,风景绝佳,过了黑龙潭就进入平原地区,不再有风景可赏。所以游客到此或观景、或辞别应是情理之中事。通过查阅史料,发现过去黑龙潭上确实建有观景的酒楼,用于饮宴和送别。例如清代官至翰林院侍读、礼部侍郎的徐倬在他的诗集中就有一首题为《建庵太史招集黑龙潭小楼限“龙”字》的游记诗,原诗如下:“小阁凭阑眺远峰,青天一抹露芙蓉。尘封古殿多栖鸟,木落空潭隐卧龙。玉局至今归大雅,酒枪依旧属吾宗。斜阳宫阙参差近,五色云深闭九重。”这首诗与苏东坡《寿春李定少卿出饯城东龙潭上》恰能形成呼应关系,证明在古代黑龙潭景区是淮河上的一处风景名胜,是文人宴游 、送别的好去处。
在苏东坡的诗集中,还有另外一首诗的诗题中也出现过“龙潭”二字,极有可能也是指黒龙潭景区,因为苏东坡曾经有“默数淮上十往来”的经历,以他的性情和才情,他在往返淮上的不同時间段内对黑龙潭名胜反复题咏太有可能了。



微信图片_20220818160011.png

作者简介:虞卫毅,笔名卫毅、齐斋、淮上隐石。1958年生于寿县,大学本科毕业,曾当过知青、战士、军校学员、部队教员、检察院检察员等。现为寿县文联副主席、寿州书法研究会会长 、淮南市文艺交流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特约评述人、友声书社总执事。

关键词:

评论列表

你好,请 登录或者注册 后再进行评论。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投稿需知| 下载说明|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广播电台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hnpictures.com
淮南图片网 版权所有 地址:淮南市阳光国际城南区7号楼507室 备案号:皖ICP备15022074号-2 网站特聘律师:胡蓉
电话:13505548206、18949682288 邮箱:1147587489@qq.com 技术支持:淮南讯网
返回顶部
 
在线QQ
联系电话
13505548206
联系电话2
18949682288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