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用户][帮助





微信封面.jpg

承办单位:淮南时尚光线传媒 关键词检索:
网站首页 | 纪实图片 | 县区图片 | 行业图片 | 社会团体 | 时尚娱乐 | 摄影艺术 | 会员作品 | 活动集锦 | 习作随拍
我为淮南写首诗 百姓看新华 书法绘画 国际国内 防控专题 情满中秋
>>信息之窗: 更多信息>>
首页 >> 诗友唱和《惊闻天下第一塘干涸》
诗友唱和《惊闻天下第一塘干涸》
文章来源: 作者:淮上老骥编辑 ”诗友唱和篇“ [查看该作者其它文章]
发布时间:2022-08-22 21:17:53 浏览:1073


安丰塘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城南60华里处的安丰塘水库,古名芍陂(音quèbēi),始建于春秋楚庄王时期(公元前613年~前591年),为楚相孙叔敖所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型灌溉工程,至今仍发挥着显著的灌溉效益。

安丰塘与后来的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古时候被誉为“天下第一塘”。安丰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地域文化氛围浓厚。这里的人民富于艺术智慧,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其中安丰塘的传说,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988年,安丰塘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惊闻天下第一塘干涸

淮上老骥

芍陂自古世名塘,楚相英明天下扬。

利国荫民铭史册,灌田排涝润村乡。

旱魔连月雨云匮,淤泥龇逢鱼蟹殃。

敢问苍龙何失责,甘霖速降沐粳粱。



用魏龙恩先生《可怜天下第一塘》韵

淮上老骥

芍陂自古世名塘,楚相英明天下扬。

利国荫民铭史册,灌田排涝润村乡。

旱魔连月雨云匮,淤泥龇逢鱼蟹殃。

敢问苍龙何失责,甘霖速降沐粳粱。




可怜天下第一塘

魏龙恩

可怜天下第一塘,    叵奈旱魔七旬狂?   

 龙穴漦琼乳竭,    淠波影断楚都墙。   

 凤凰思古今月,    石马汗挥朝暮阳。    

游客嗟无风景看,    谁人解打锅乡?    

【龙穴】芍陂之水源于六安龙穴山和淠水。【凤凰】凤凰观月,石马观古圹,罩口观夕阳等皆是芍陂胜景。【打锅】戈店乡名来自因吃孽龙肉而陷汪洋之“打锅”传说。



依韵奉和胡会长《惊闻天下第一塘干涸》

张雨生

皇天后土老龙王,尘世降灾为那桩。

遍地旱情于此重,上苍难道未端详。

当今华夏英才善,莫象西方霸主猖。

希望众神查仔细,祈求甘露润城乡。



步韵恭和淮上老骥《天下第一塘干涸》

阳光雨林

春秋时代建安塘,名冠环球盛誉扬。

造福黎民辉日月,合围碧水灌家乡。

阳刚百里滞经脉,血性千年叹旱殃。

但愿雷神行职责,泽恩故邑富渔粱。



安丰塘位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县城南30公里,是我国四大古水利(安丰塘、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之一,曾被誉为“水利之冠”,素有“天下第一塘”美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丰塘古名芍陂,建于春秋楚庄王时,为楚国令尹(丞相)孙叔敖所建,至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隋唐后,在芍陂所在地置安丰县故改名安丰塘至今。安丰塘周长24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塘中有岛,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塘北堤西端有汉代始建的孙公祠。祠内藏有古碑刻二十余方,是研究安丰塘水利史的珍贵资料,其中许多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和鉴赏价值。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安丰塘原是一座美丽的城廓,由于孽龙作祟,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将孽龙罚下凡间思过。城内的百姓,把孽龙肢解瓜分煮吃了。玉帝大怒,把安丰城变成了安丰塘。直到今天,老人们说,逢上雾气弥漫的天气,安丰塘水面上还会若隐若现出安丰城池呢——这便是歇后语“安丰塘起雾——现成(城)的”来由了。孙叔敖辅佐楚庄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与他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的富民强国政策是分不开的。安丰塘是我国水利史上最早的大型陂塘灌溉工程,蓄水量1亿立方。灌溉面积93万亩。它的建造对后世大型陂塘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千百年来,安丰塘在灌溉、航运、屯田济军等方面起过重大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多次投入资金对安丰塘进行维修,充分发挥古塘效益,寿县也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先后到此参观,对安丰塘水利工程历史之久长,设计建造之科学而且至今仍发挥着巨大效益评价极高。

信息来源: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孙叔敖纪念馆介绍

位于寿县城南30公里的安丰塘北岸,坐北向南,占地3000平方米,为祀楚令尹孙叔敖建,始建年代不详。据《水经注》载,“芍破水北经孙叔敖词下”,可知祠之始建不晚于北魏,明、清两代迭有修葺。现存大殿、还清阁、崇报门,词内外集中明、清碑刻19方,中有历代安丰塘碑记、安丰塘灌区图示、孙叔敖刻像及传略,是研究安丰塘的重要史料。 孙公祠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寿县安丰塘畔的孙书敖祠堂。又名楚相祠、芍陂祠、安丰塘祠等。位于今安丰塘北岸,为祀孙叔敖造芍陂而建,始于何时尚未能详。安丰塘,素有“天下第一塘”之称。古名芍陂,为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后人为纪念孙叔敖,在陂北建有一祠,故名孙公祠。 孙叔敖,姓孙,名敖,字孙叔;父名孙贾,任楚国司马,后被斗越椒所害,孙叔敖避难于梦泽。虞邱相荐其贤于楚庄王,召为令尹。《史记?循吏列传》说。“孙叔敖者,楚之处土也,虞邱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0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为了发展生产,富国富民,他选择主要产粮区的寿春,利用南高北低、水源丰富的地理环境,修造芍陂水利,灌溉万顷,使楚国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人民得其利。 据传,此举适合国情,深得人心,当地人民很早就在陂侧立祠以祭了。《水经注》“肥水”条下有记曰:“水北径孙叔敖祠下”,可见孙公祠始建日最迟也不会晚于北魏。宋王安石《安丰张令修芍陂》诗中亦有“楚相祠堂仍好在”句,明代宣阳侨郎王邦瑞《过孙叔敖祠》诗曰:“百里陂塘峙楚祠,万年伏腊动人思。爱存堕泪非残碣,功似为霖岂一时。” 据《寿州志》记载,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御史魏璋“重修之”;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知州刘概“增葺之”;清康熙间,州同颜伯?《孙公祠庙记》说祠有“殿庑门阁凡九所二十八间,僧舍三所九间,户牖五十有七户”;又说有古柏数株,遮天蔽日。游客到此,观芍陂壮举,仰楚相遗风,留连之余,可于庭、于廊、于庑、于树下、于南牖北窗,此轩彼栏,皆得以憩憩,偃仰随意,风雨寒暑所不及也。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寿州知州周光邻《芍陂楚相祠》云:“楚相祠堂柏荫清,芍陂晴藻碧烟横。欲知遗泽流长处,三十六门秋水声。廉吏可为终可为,衣冠今古式威仪。野人欲采塘花献,刚及西风稻熟时。” 经过乾隆年间多次修葺,形成一套祠宇制度。 正殿奉楚令尹孙叔敖像,东配明寿州知州黄克缵“木主”,西配清寿州州同颜伯?“木主”;东西庑配祭汉至清代致力于芍陂兴利的官宦48人,汉庐江太守王景以及兖州刺史邓艾位居前列。现存大殿、还清阁、崇报门和明清间碑刻19方。大殿三间,位于后进,硬山、马头墙、前提檐、立贴式梁架。还清阁位于中进,阔三间,深一间,两层密檐式,墙面出单挑砖雕华拱以承檐下。崇报门为前进,又称碑厅,面阔四间,东间阔3.3米,自东至西各间面依次递减;门设东边第二间正中,异于大殿,还清阁设门于明间的对称格局。碑厅内外墙上,嵌有近年自祠之内集中起来的碑刻19方,有历史上重修安丰塘碑记、禁止侵塘为田的积水界石记、安丰塘图、孙叔敖石刻线像及其传略、重修孙公祠碑记等。其中明代石刻塘图,可见塘的位置、水源、斗门、灌区概况,在水利科学史上有较高价值。乾隆四十年梁书丹之草体《重修安丰塘碑记》,亦常为游人所欣赏。 





关键词:

评论列表

你好,请 登录或者注册 后再进行评论。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投稿需知| 下载说明|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广播电台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hnpictures.com
淮南图片网 版权所有 地址:淮南市阳光国际城南区7号楼507室 备案号:皖ICP备15022074号-2 网站特聘律师:胡蓉
电话:13505548206、18949682288 邮箱:1147587489@qq.com 技术支持:淮南讯网
返回顶部
 
在线QQ
联系电话
13505548206
联系电话2
18949682288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