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梦为马初心不改
读《晨风写的人和写晨风的人》有感
廖 婷
前段时间,晨风老师给我一叠书稿,书名《晨风写的人和写晨风的人》在干净的封面赫然入目,说拟将出版,希望我帮忙校对修正。听罢我很是意外,虽然校对只是修正书稿中字词句、语法及标点的差错和毛病,但对文字水平和表达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然而我的文字功底浅薄的很,仅有的写作经历也只限于学生时代的作文课业和后来工作中为数 不多的总结材料,散文诗歌的创作更是门外汉,也没有过校对的经验,觉得难当此任。晨风老师宽慰我说,没事,不要有压力,按照你自己的想法修正就行。我只好硬着头皮接下书稿,表示勉力而为。
该书分为两部分,前部分记述了作者对人生经历中遇到的人和事的所思所想,包括亲情感恩、书序、观后感等;后部分是一些文友笔者对作者本人或其作品的评析。此前我对晨风老师是不甚了解的,在校对阅读中,我逐渐明晰了晨风老师坎坷的人生经历、执着痴迷的创作历程及可喜卓著的成果荣誉,从而让我对他有了全新的认识。
文如其人,作品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投射。在《晨风写的人和写晨风的人》中,我能读到晨风老师千帆过境后的淡定自如,我能捕捉到他历经生活波澜艰辛后的练达坦然,亦能了解到他面对工作得失成败的宠辱不惊。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都需要经过岁月的洗礼、时光的积淀才能获得,无疑晨风老师的人生阅历是丰富厚重的,远远超过我匮乏微薄的见闻。我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没有经历过局势的动荡不安,也没有体味过生活的饥饿困苦,现正当是豪情万丈、仗剑走天涯的年纪,人生的巨轮才刚刚开启离港,带着勇敢恣意无所畏惧地探寻诗和远方的彼岸。相较而言,晨风老师是沉着从容的,有谙熟一切了然于怀的大智慧;而我是莽撞咋呼的,只有初出茅庐局促狭隘的小我情怀。这些都让我止步于晨风老师所传达的大多数感想体悟的共鸣之门,而只是停留于表层浅显的认知,令我惭愧不已。
诚然如此,随着剩余未读书稿的一页页变薄,我内心对晨风老师便愈加佩服,原来他已经出版了《爱心储存》《蔷薇绽放》《生活絮语》《桃红柳绿》《岁月如风》《那些藏于心底的话》《阳光下的影子》七部著作,所写作品获得过全国各类奖项70多次,先后成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一级作家、广东省作协会员、龙川县作家协会主席,多家报刊签约作家和特约记者。我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让晨风老师锲而不舍,始终如一的坚持写作?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他说,爱写作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不负对写作的喜爱;见天地,不负人生丰富的经历;见众生,不负知心人的厚爱,我写作的初心正是如此。我想这大抵就是对我的疑问最好的回答,因为初心不改,始终怀揣最初的信念和理想,所以晨风老师在写作道路上闯出了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而这也是让我深受启发并最值得学习的地方。
有梦想的人是可爱而幸福的,每个人都抱着各自的信念开启一段段新的人生旅途。但是面对纷繁缭乱、充满诱惑的世界,能有几个人做到不改初衷,慎终如始?多数人半途而废,或改弦易张,忘却了最初的信誓旦旦。任何梦想的实现都需要忍受内心的荒芜寂寞,抵制尘世的喧嚣繁华,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晨风老师正是这样,为了心中的“文学梦”,用困难不足惧、艰辛无所畏的勇气和毅力,收获累累硕果。年过知天命的晨风老师尚且如此,更何况还未到而立之年的我们呢!
有一句话说的好: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而后是现在。除非你没有梦想,除非你视梦想为无用之物,不然从现在开始,不再浮躁,沉下心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以梦为马,初心不改,不负韶华,勾掉一个个梦想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