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雪枫将军为国捐躯七十八周年祭
淮上老骥
叱咤风云经廿载,沙场慑敌智能全。
出生入死歼倭寇,掠地攻城走贵川。
统领雄师西进捷,身先士卒北征旋。
英才神妒魂归早,青史留名后世传。

依韵和淮上老骥《彭雪枫将军为国捐躯78周年祭》
阳光雨林
铁骨铮铮意志坚,浩然正气誉人寰。
追求真理崇忠勇,转战江淮卫轩辕。
奉献青春驱日寇,捐躯碧血染新天。
缅怀先烈承遗愿,革命精神代代传。

步韵胡会长《彭雪枫将军为国捐躯78周年祭》
张雨生
经历沙场二十年,功勋业绩两齐全。
拯民卫国名横宇,除暴安良血洒川。
歼敌东西南北战,宿营林野雪风旋。
树皮糠菜充饥腹, 壮志凌云永世传。

步和淮上老骥《彭雪枫将军为国捐躯七十八周年祭》
魏龙恩
一里死生三七年,千山万水叹双全。
北征东进骋骁将,讨蒋抗倭流血川。
操笔创刊歌拂晓,随营办校看飞旋。
党人榜样毛朱赞,雪亮中华枫种传。
【一里死生】彭雪枫生于七里庄,牺牲于八里庄。一生三十七年只位移一里。【拂晓】彭雪枫所办之《拂晓报》。【随营】彭在杞县所办的随军学校,并亲任校长。【党人】毛泽东和朱德为彭题词“共产党人的榜样”。












彭雪枫简介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1944年9月11日),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杰出指挥员、军事家,参加过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组织过土成岭战役,两次率军攻占娄山关,直取遵义城,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通过大草原,是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他投身革命20年,被毛泽东、朱德誉为“共产党人的好榜样”。为了纪念彭雪枫,在安徽省宿州市、蒙城县等地均建了彭雪枫纪念馆,或以雪枫命名的公园或学校。
为国捐躯
1944年1月1日,发表《一年来的军事工作》一文;1月19日,在朝鲜独立同盟第二次盟员大会暨朝鲜义勇军华中支部成立大会上作《中韩两民族携手并肩作战》的演说;同月29日,对四师直属部队作《我们是政府的卫队和老百姓的护兵》的报告。
1944年8月15日,率四师主力五个团在泗洪县半城镇大王庄举行西征誓师大会,冒暑西征;同月23日,指挥部队首战肖县西南的小朱庄,击毙顽军纵队司令王传授及其官兵三百余人,俘敌一千三百人,并争取了吴信荣部起义,首战告捷。
1944年9月上旬,率部继续西进,涤荡各地顽军,基本上收复了豫苏区八个县的地区;同月10日,围歼夏邑县八里庄顽军李光明支队,战斗进行得十分顺利,至11日,全歼顽军一个支队,俘支队司令李光明等千余人。是役,彭雪枫同志亲临前线指挥,不幸中流弹牺牲,时年三十七岁。
成就贡献
军事
1938年与活动于睢县、杞县、太康一带的张震、萧望东部配合,多次打退日军的“围剿”。随着抗日队伍的壮大,1939年,彭雪枫率部继续向东挺进,建立了以永城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政权。
1938年至1944年,彭雪枫率领新四军第6支队进行了大小战斗3760次,累计歼敌4万8千余人,在运皖东北地区,组建了骑兵团,并在洪泽湖地区取得了著名的淮北反“扫荡”作战(又称33天反“扫荡”斗争)的胜利;取得了敌我伤亡比例5:1的辉煌胜利。
教育
1938年11月26日,在河南杞县傅集成立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彭雪枫亲自兼任校长,该校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
文学
1938年9月29日彭雪枫创立《拂晓报》,并在该报发表以革命为主题和战术指导的文章60余篇,为革命斗争提供了精神力量。
彭雪枫将军,身先士卒,首登长沙城,喋血八角亭,四渡赤水,用智慧和才智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扬我中华国威。彭雪枫的一生只有短短的30年,他建立了豫皖苏抗日民主根据地、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新四军第四师,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彭雪枫出生在七里庄,牺牲于于八里庄,他一生只走了一里路,但是他的精神却永永远远的留在人民心中,激励人民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