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里戏外乐奉献
——记凤台县推剧传承人童景鸳
青年推剧表演艺术家童景鸳,系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淮南市戏剧家协会主席,凤台县推剧副团长,推剧表演指导老师。二十多年来致力于推剧的传承与发展,为推进凤台演艺事业进步,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
名师高徒初绽蕾
童景鸳1997年3月考入安徽省凤台县花鼓灯艺术职业中专学校学习花鼓灯舞蹈,次年七月转入推剧表演专业学习。师从于国家级非遗(花鼓灯)传承人、花鼓灯大师陈敬之老师;国家级非遗(花鼓灯)传承人,推剧表演艺术家邓红老师;省级非遗(推剧)传承人王德惠、华霞尔等老师。名师的亲授,自己的刻苦,艺术的天赋,使童景鸳进步很快。在校期间分别在古装戏《白蛇传》现代戏《女儿桥》等多部戏中担任主角并取得成功。老师们看到弟子蓓蕾初绽,分外妖娆,看到推剧艺术后继有人,心中充满说不出的欣慰。
传统现代相映红
2000年年7月,童景鸳以优异成绩毕业,分配到凤台推剧团任演员,主工小生行当。童景鸳暗暗提醒自己:剧团演员和艺校演出不同,在校表演节目是为检验所学技艺,而剧团演员则要具备专业素质,来不得半点马虎。基于这种认识,她大量观看传统经典剧目,特别留心不同剧种、不同剧目、不同演员表演的审美情趣。在现代戏表演上,童景鸳每接到一个新角色,总是认真研读剧本,熟悉剧情,把握角色,体悟主旨,以求演好每一个角色,塑造出让编剧、导演、自身和观众认可的舞台形象。值得称道的是,既能演传统戏,又能演现代戏,这考验着演员的综合艺术素质,童景鸳正是在古人与今人不断转换中,完成了一个合格梨园人的称谓,古装着身,她俨然穿越到时空;时装一穿,她又是现代生活中的一员。因此,她伴着自己饰演的角色,走向大江南北,并且屡屡获奖。2001年,她参加了安徽省“关爱女孩”江淮情文艺演出活动;2003年参加安徽电视台《相约花戏楼》节目录制;2004年主演的《王三姐赶集》在安徽省小戏小品大赛中获表演二等奖;推剧传统剧目《送香茶》获安徽省第二届曲艺节银奖等。
舞姿展示新风采
为适应人们对艺术多元化审美要求,县推剧团走出了以戏为主,歌舞曲艺并存的路子。在这条路子上,童景鸳借助于在艺校打下的花鼓灯舞蹈基础,走进舞蹈练功房,从基础练起,请舞蹈老师作指导,很快成为一名成熟舞者。她表演的双人舞《月夜情话》、三人舞《烛花红》、推剧舞蹈《情》、花鼓灯吹打乐《鼓打凤凰台》等,均获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并在安徽省第七届花鼓灯会中获得一等奖两个、三等奖一个。
这些舞蹈展示了新时期人们纯真爱情的表达,对新生活的赞美,对家乡变化的讴歌,同时也展现了童景鸳作为一名好演员的亮色。
戏里戏外乐奉献
童景鸳不忘推剧指导老师的责任,为年青演员提高技艺呕心沥血。除了理论外,更多的是以身示范,手把手地教,反反复复地唱,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不厌其烦。看着小演员的进步,她说;“累一点,值!”
推剧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童景鸳说;传承、弘扬、光大推剧这项省级非遗是每一位推剧人的义务,“作为一位演员,就要演好每一个角色,让一个个立得住的角色,为推剧走得更远做出努力”。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她主演的多个剧目都取得了很好社会效果和专家评委的肯定。2012年主演的大型原创现代推剧《凤桥明月》获安徽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该剧参加河南省第五届商丘杯黄河戏剧节荣获个人表演二等奖。为此在2013年个人被授予淮南市第五届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文化艺术工作者拔尖人才。推剧现代小戏《家庭面试》获安徽省文联举办的小戏小品大赛表演二等奖;第七届全省小戏小品大赛表演三等奖;在文化部主办是“大年小戏闹新春”视频展播中被评为观众最喜爱的“全国十部小戏”;主演的推剧现代小戏《婆媳情》在“中华颂”第六届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中荣获铜奖;主演的推剧现代小戏《鸡毛蒜皮》在“中华颂”第八届小戏小品曲艺大展中荣获银奖;2018年推剧现代小戏《鸡毛蒜皮》和推剧折子戏《十八里相送》入选央视11套《一鸣惊人》栏目;2019年入选中国剧协主办的首届“黄河情”全国小戏小品交流演出季展演“优秀参演剧目”;同年入选安徽省优秀现代小戏参演剧目;主演的现代小戏《帮扶情缘》获首届“金百花”全国小型戏剧展“明星剧目”奖、“优秀演员”奖。
沉甸甸的奖杯,红彤彤的证书凝聚着童景鸳在戏里是心血和荣耀,记录着她为推剧艺术的奉献;戏外的童景鸳又是团长的好助手,演员的“知心姐姐”。作为分管业务的副团长她能主动抓好纷繁的业务工作,“送推剧进校园”,她总是即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乐此不彼地为光大推剧事业做出贡献。
扎根梨园不争春,只愿春色满人间。作为凤台县第八届、九届两届政协常委,2017年担任凤台县人大常委至今的童景鸳,恪尽职守,倾情艺术,让推剧在文化强县大战略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欣闻 老骥)




编发:淮上老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