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艺双馨是他从艺的执著追求
——记淮南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非遗”传承人石岩岩
“时光荏苒,一转眼我进凤台县推剧团至今已20多年了,想想刚进团的时候才是一个新生代的孩子,现在已经是团里面的台柱子了”。他就是淮南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非遗”传承人、凤台县推剧团副团长石岩岩。20多年来,石岩岩无论是在专业技能还是为人处世方面都学到了很多。他觉得推剧演员是个神圣的职业,身上必须有“真本事”。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所以他感到演好戏一定得靠自己勤学苦练,刻苦和用心,深刻理会每一个角色的塑造,才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心理和形象的表达。精湛的艺术需要时间的磨炼,虽然勤奋不能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老师们常叮嘱:“要想演好推剧,必须会做一个德艺双馨的艺术人。石岩岩一直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在从事推剧艺术生涯中时刻警示自己。
石岩岩出生在农村,由于父母对推剧的喜爱,所以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对推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小立志一定要做一名出类拔萃的推剧演员。
1997年他考入了凤台县花鼓灯推剧艺术学校,在校3年,他尊师爱友,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好推剧,共同学艺,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他和学员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唱、念、做、打”方面狠下功夫,坚持做到精益求精。当时学员们津贴也仅能维持生活,在这种艰难困苦条件下,石岩岩凭借对推剧艺术的一腔热忱,他和同窗学员们艰难地度过了三年学员基础训练的日子。梅花香自苦寒来,在上级文化部门和老艺人的关心和悉心指导下,他学有所成,不但掌握了推剧艺术的技巧,而且还拓宽了戏路,准确地把握了人物的性格,成为学校的优秀学员,经常下基层演出,进行实践性锻炼。
由于石岩岩在艺校成绩优异,2000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县推剧团工作。他想,文艺工作者是社会公众人物,需要以良好的公众形象面对观众,以更多的优秀作品展现给观众。良好的公众形象指的不光是舞台上的美,在台下还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艺术家们认为,真正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创作出历久弥香,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作品。平时,石岩岩十分重视理论提升和业务知识学习;入党之后,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注重加强职业道德理论修养,不断提高思想品格,严于律己,始终保持着“戏大于天”的心理,用良好的公众形象赢得大家对自己的认可与称赞。在剧团他主工老生,在学习和演出过程中,他深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硬道理,在向老一辈推剧和花鼓灯老师王德会、张士根以及安徽省职业艺术学院教授学习技艺过程中,把老一辈艺术家们精湛艺术变为已有,刻苦磨炼;经过20多年的学习实践,他形成了自己的演出风格,成为当今推剧舞台上不可多得的老生演员。“戏比天大,精益术精才能对得起观众的掌声,不辜负党和艺术家们的精心栽培”。从艺以来他硕果累累,曾获得多个演出奖项。然而他仍然不忘初心,刻苦钻研,用心揣摩,只为了在 舞台上把戏演绎得更完美。每当拿到剧本,石岩岩会在第一时间思考如何塑造人物、演活角色。有时白天他刻苦排练,晚上睡在床上想想看还有哪些需要改进;有时为了追求完美,听录音看录像还乐此不疲......“想成点活,就得有那股子劲,不疯迷不成活”!石岩岩饶有兴趣地跟同行们说。
去年向建党百年献礼,县推剧团新创排了一部反映精准扶贫的剧目《帮扶情缘》,石岩岩在剧中扮演身残无助的汪老汉,在镇政府李镇长的精准帮扶下,汪老汉凭一门剪纸手艺走出贫困。镇里工作人员多次登门请汪老汉在“脱贫申请书”上签字,被汪老汉谢绝。汪老汉意在我身残志不残,我要将我的手艺传授给其他贫困户,带动大家共同脱贫。为了演好这一角色,排练时,他在导演的精心指导下,对戏剧中这一身残志坚的先进人物在不同情况下的道白、动作、身段、唱腔不断揣摩,反复苦练,把剧中主人公高大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2021年10月,此剧通过层层筛选,顺利地参加了全国展演,并得到了专家和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石岩岩常对演员同事们说:“我们既然选择了戏曲这项工作,就要坚持,就要百倍努力”。在他看来,每一次登台演出都是在传播推剧,他自是倍加珍惜和万分努力。20多年来,他主演了多部推剧,其中一部分剧目被录制碟片,为保护和发展、推剧艺术传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从艺以来,获得多个演出奖项。今年3月初,他主演的推剧小戏《物归原主》成功入选小型剧目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这是淮南市文艺作品首次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全国仅14个剧目入选,凤台推剧是唯一入选的县级小戏。他还先后荣获全国人口文华奖一等奖、安徽省群星奖一等奖、安徽省小戏小品大赛二等奖、安徽省第七届花鼓灯会表演一等奖;在创排的优秀剧目《帮扶情缘》中,他主演的角色荣获“金百花”全国小型戏剧戏曲作品展演大赛优秀演员奖;他主演的推剧现代戏《鸡毛蒜皮》荣获全国精品小戏小品展演优秀演员奖和中华颂全国小戏小品比赛银奖;在大型现代推剧《张老西嫁女》中,由他饰演张老西在安徽音乐广播播放和有戏安徽精品剧目展演线上直播。他先后被推选为安徽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当选为淮南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凤台县推剧团副团长。
为了传承、保护和发展好推剧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组织和带领部分演职员协助老艺人搜集整理推剧有关资料,积极参与“口述非遗”记录,毫不保留地将推剧艺术精髓传授给新生力量,做好“传帮带”,给他们争取更多的表演机会,让他们迅速成长为优秀推剧艺术人才。 (唐家林 阮仁鹏)





编发:淮上老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