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用户][帮助





微信封面.jpg

承办单位:淮南时尚光线传媒 关键词检索:
网站首页 | 纪实图片 | 县区图片 | 行业图片 | 社会团体 | 时尚娱乐 | 摄影艺术 | 会员作品 | 活动集锦 | 习作随拍
我为淮南写首诗 百姓看新华 书法绘画 国际国内 防控专题 情满中秋
>>信息之窗: 更多信息>>
首页 >> 感悟六尺巷
感悟六尺巷
文章来源: 作者:沧海一笑 [查看该作者其它文章]
发布时间:2019-09-24 10:09:38 浏览:2935

感悟六尺巷

2.JPG

桐城六尺巷,今人当效仿。何必争尺寸,谁见秦城墙? 

1.jpg

         

各让三尺,让出了一条沟通心灵的巷,淳朴的佳话如酒,愈饮愈能咂出这座小城丰厚的沉淀。

3.JPG

巷宽六尺,心的宽度,又岂可用尺来量?

29.jpg

六尺巷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这是我身处六尺巷的感触。

4.jpg

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

28.jpg

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5.jpg

这时张家人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33.JPG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6.jpg

让墙传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与人相处要多一分谦让,多一分宽容。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7.jpg

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这正是千百年来让与和的文化传承。

8.jpg

让墙诗的核心是宽容大度吃亏让人。看似吃亏,其实宽容得理大度感人。

9.jpg

这决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30.JPG

老子有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10.jpg

从为人处世的角度看,六尺巷透射出谦、和、忍、让的价值光芒。

11.jpg

从六尺巷走出来的张英当时在清廷可谓位高权重,以其当时的权势和地位,恐怕只要吩咐一声地方官员,就能争下一墙之地,但他却没这样做。

12.jpg

相反,他却以礼让的态度解决此事,最终双方各让一墙,最终成就了六尺巷这一千古佳话。

13.JPG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31.jpg

当我们的占有欲盖过了邻里感情时,我们何不想一想当年的张英,想一想保存流传至今的六尺巷呢?

14.jpg

从庙堂为官的角度考量,六尺巷透射出的是一种为官的博大胸襟。

15.jpg

为官最重要的是要有官德,有官德则可驾驭权力;否则就可能变成擅权或弄权,张英为后世官员们作出了表率。

16.jpg

们对于六尺巷的守望,近乎于对远亲不如近邻的渴求。

17.jpg

六尺巷,这个有着古朴情怀的巷子,简简单单,却因为一个典故有了独特的韵味,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18.jpg

狭长的小巷幽幽,蕴含了中国古文化的谦逊礼让传统。

19.jpg

昔日为了建房占地的张家和吴家都已经不在了,而这宽仅六尺的小巷,却被完整的保存至今,发生在遥远年代的故事,也被桐城百姓口口相传,流转至今。

21.jpg

六尺是一把人生的尺子,值得我们经常拿出来量一量;更是一种人生修养境地的隐喻,值得我们经常去走一走。

22.jpg

常走六尺巷,修行正己,就会走出人生天地宽,走出人生的高天白云,走出无愧后人的历史评说。

23.jpg

在生活中我们有理且让他人三分,你的世界将会多一些安宁与和平生活且顺且美好!

24.jpg

如果你也在为为人处世而烦恼,就请你要多听听《六尺巷》吧,那唱的是曲听的是大学问:

25.JPG

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

26.JPG

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

27.JPG

争来争去争的是理,斗来斗去斗的是气三丈高墙不过两尺厚,一个理字谦中藏。

 

32.JPG

关键词: 感动 宽容 大度

评论列表


  • 247

    评论

    23

    发文
    白鹿 评论于:2019-09-24 10:47:42
    1楼

    六尺巷,让出了美德,让出了心境,让出了和善,让出了精神的愉悦!“沧海一笑”老师构图精致,用光准确,古老的深巷在美女的映衬下焕发出时代的气息!


  • 317

    评论

    285

    发文
    风清月明 评论于:2019-09-24 10:58:44
    2楼

    就六里巷古传佳话,借古喻今,感怀人生境界,极富哲理性,是一篇叙情疏理的佳作,为方老师点赞!(梁)


  • 192

    评论

    112

    发文
    沧海一笑 评论于:2019-09-24 12:02:06
    3楼

    谢谢白鹿老师、风清月明老师的鼓励。

你好,请 登录或者注册 后再进行评论。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投稿需知| 下载说明| 联系我们| 网站帮助广播电台
Copy all rights reserved for www.hnpictures.com
淮南图片网 版权所有 地址:淮南市阳光国际城南区7号楼507室 备案号:皖ICP备15022074号-2 网站特聘律师:胡蓉
电话:13505548206、18949682288 邮箱:1147587489@qq.com 技术支持:淮南讯网
返回顶部
 
在线QQ
联系电话
13505548206
联系电话2
18949682288

微信扫一扫